之前在做极限挑战的内容的时候,想的很多,因为本身从大学开始就有健身的习惯,在宿舍呼呲呼呲的举哑铃,跑步等等,可是由于一般只坚持了一两个月,在天气情况转变,或者是某些时间比较忙,又或者是压根自己就觉得太累了的时候,就中断了锻炼。工作后同样是办了卡,但也只是坚持了两个月。所以这次我是将健身考虑在内,并且量化,制定目标。而胡兄给出的建议是:你之前已经有了健身的习惯了,所以算不上是极限挑战,挑战是你之前都没做过的才算,比如说你想从事却没入门的金融,所以建议你把健身时间压缩在一个小时内,而把闲暇时间全部花在另外的技能上。一语惊醒梦中人,我突然意识到我的问题存在了。
1.对自己不够狠
现在想起来,我的大脑差点又一次欺骗了我,我在制定挑战项目的时候,潜意识里是有偷懒的成分的,健身已有一定的基础,但由于之前做的不完美,所以把它当作一个大项目来挑战,而且难度也不高,应该能完成,还挺有满足感的,我就这样被“自己”骗了过去。而旁人一下子就看清楚你在偷懒,别人可不管你项目是否你能够承受,既然说是挑战项目,总要让你不舒服吧,怎么能够轻松就让你完成呢?这也是新生大学文章中提到的——你的计划最好让别人来定,旁观者清,而当局者总会考虑太多导致结果与当初的承诺不符。
说到底还是对自己太温柔,不够狠。待己如仇,极限挑战。是把自己当作仇人那样看待,哪里还考虑到仇人的感受,上去就是干,能给多难就给多难,可不管你那易碎的玻璃心。这是个问答题,不是个选择题,不是你干不干,而是你要想办法怎么干。
2.你这不是没事找事么
我不觉得这是没事找事,恰恰是有事找事,当你意识到你的行为习惯是多么不好,当你认识到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成长,当你觉得在拖下去这辈子可能就完了,这还不是有事么?既然有事那就要找解决方案找事干,我,怕是来不及了。
前几天战友文章提到的投行的那些人,还有那些个家业更好但更加努力的人,读完总是热血沸腾。自己的认知抵不过别人的生动描述,而描述又不及自己亲身感受,战友能够这么待己如仇跟他经历和周围的环境密切相关。经过一两天的预演,我以为我已经达到了极限,但看看别人的描述,别人做的早已经超过你成百上千倍了,更可怕的是,他们已经把它当作习惯了,只是日复一日的操练,不成功也是困难。自己千万不要太自大,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别人的努力真的不是盖的,我能做的也只是把死磕自己贯彻到底。
3.我们的目的真的很简单
专注一个挑战项目,而后就认准了这个目标,尽管开干就是,别的暂时可以放一放,不要以其他项目也很难我也要试一下的态度去做事,贪多嚼不烂,我们只管心无旁骛的完成定下来的目标足够已。而目的是什么,除了在这段时间啃书做单方面的主题阅读给自己的脑中塞进去各种概念外,挑战最重要的是在你的生命中留下一个重重地痕迹,板正你的行为模式,一百天足够有很明显的效果了,而后形成正向循环。我们说的太多,做的太少,以为做了一百天就能有效果,但每天还是轻描淡写的敷衍过去,心安理得的告诉自己做了,做的足够多了,妄想这样就能在100天后达到目的,有何用?
有人说,你这样是囫囵吞枣,盲目的为学习而学习,但你怎么知道我不总结,不做笔记反思,而且这些都是经过有经验的战友提供的方法,其实是省了我们很多盲目寻找的功夫的。这种极限挑战很像小说写的道士闭关那样,出关后一般会有惊人的武功习得,人生更加顺风顺水,我们对一个目标以专注的精力追求,不也是自己人生中的一次闭关么?个人坚信这是能够很快出效果的,这事和赚钱一个道理,要足够的快,要摆脱各种杂念和身边的琐事对自己造成的重力加速度,专注,耐心,以更快地速度脱离表面。这真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
做到了常人做不到的,像《权利》那本书中说的:“当你足够牛逼的时候,人们会想办法跟你搭上关系,这样他们会觉得自己也比较上进,即使他们刚开始看不懂,看不惯你”。我想,这道理用在:当我们行动力足够强的时候,强到足以让人家佩服你待己如仇的时候,也有这样的体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