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一个人看上去是健壮还是弱小,剥去外在的盔甲,每个人的内心都敏感而脆弱。然而,为了保护那敏感脆弱的内心,每个人都会发展出一套心理防御机制。就像螃蟹,需要用一层坚硬的外壳去守护它柔软的内心。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就是那层厚厚的盔甲。一旦我们掌握了识别“盔甲”的方法,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同理他人,建立良好的信任,进而开启有质量的谈话。
1.压抑:无视自己的感受和痛苦。
“我没事,我很好”
“乖,其实你没那么坚强”。
2.否认:否认他人给自己带来的伤害,为他人造成的伤害提供合理化解释。
“TA不是暴君。TA人其实挺好的”
“明眼人都看出来了,勇敢面对吧”。
3.分离和理想化:用非黑即白的方式来看待自己和他人,要么完美无缺,要么一无是处。
“平心而论,TA真的有这么好/坏吗?”
4.置换:把感受转移到另一个更容易指责的目标,寻找情绪“替罪羊”。
5.合理化:为不好的遭遇找外在的借口,让自己“脱责”。
6.理智化:对于问题进行表面应付,并非真心想面对。
7.认同:通过认同自己欣赏的人物,来建立自信。
8.投射:把自己的负面体验转嫁到他人身上。
“总有刁民想害朕”,
“一朝被蛇咬,看谁都像蛇”。
9.投射认同:“我有不爽,通过一系列的微妙行动,让你也感受一下我的不爽。”
心理安全感
谈话中,心理安全感非常重要,一旦对方感受到了威胁、攻击、被拒绝、内疚或羞愧,TA会立马关上心门,这时候不论你说的再好,都起不到任何帮助作用。
1. 建立同盟关系,要从第一次见面开始形成同盟关系,既要跟客户站在一起,又要保持足够客观性。
2.识别焦虑。人们比一般认为的更要容易焦虑得多。焦虑会通过许多隐藏或者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很多抱怨、回避、浮夸、辩护行为的背后,都是因为焦虑。
2.预料到矛盾心态。每个人都是这样:想改变,但又怕改变,人都害怕走出舒适区,尤其是那些过往成功的经验;此外,客户往往害怕教练的评估和审视,产出脆弱感。
3.提供结构。不要直接提出他们的焦虑,而要采用减轻焦虑的行为方式,比如给客户一个指定话题,或动手演示,让客户做些轻松的、容易上手的事情,从焦虑中转移出来。
4.呈现同理心。仔细聆听,对客户的主观体验产生同理心,跟他们站在一起。
5.给与认可。认可他们身上的最佳品质。
6.容纳焦虑。跟TA建立认同并且注意TA的痛苦,同时自己又能够保持冷静而不会被焦虑所淹没,让对方慢慢平复。同理心+冷静客观。
7.心中保持界限。课题分离,尊重客户的行为,保持理性和专业性。
8.利用客户的移情。把客户对我的行为和态度作为宝贵的信息来源,用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及其与他人的关系。TA对你的反应,往往映射了TA跟其他事物的关系。
9.不要急于采取干预行为。不要把自己对客户的假设和看法直接告诉客户。而应该帮助他自己去觉察和成长。
10.管理反移情。觉察并管理自己的焦虑。不要过多承载客户的情绪和感受,要保持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