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贴心知我
关于“贴心知我”,老土觉得有三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是,“我可以告诉你,但不要让我填表,更不要反复问我将相同的事情”。为了“方便”,为了获得“个性化”的服务,用户往往并不会排斥向助理暴露一些个人信息,比如:生日、工作地点、家庭地点等,但是绝对不要以为用户会愿意为此填写一个表格,即使这个表格设计再精美也无济于事。因此采集用户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这里老土举个例子。
用户第一次使用,应用可以主动询问用户,“您好,日后我可以叫您“主人”吗?”,同时允许用户从如下三个选项中操作:
A. 好的;
B. 你还是叫我 “老板”、“老大”、“Boss”、“士官长”、“亲爱的”吧!(用户可以点选其中之一);
C. 你还是叫我 ####### 吧!(用户可以自由输入)。在用户确认了自称之后,应用可以继续询问,“xxx,您好,我叫xxxxx,您可以给我起一个新名字吗”,同时允许用户从如下三个选项中操作:
A. 就还叫xxxx吧!
B. 叫你“Luna”、“Contana”、“小娜”、“Siri”、“喂”吧!(用户可以点选其中之一)
C. 叫你 ####### 吧!(用户可以自由输入)
在这次询问之后,就要立刻结束要求用户提供个人信息的状态。而后应用要时刻留心让用户填写个人信息的好时机。
当用户在谈话中提到了“生日”的时候,“助理”可以适时的询问,“您好,主人的生日是哪天呢?xxx希望在您生日的那天给您送上祝福呢!”,同时允许用户从如下三个选项中操作:
A. 改天告诉你;
B. 别管我生日哪天了!
C. 我的生日是 。(用户点击空白处可以出现日期选择浮层允许用户操作)
第二是,“举一反三,不断的超出预期才是好助理”。
有些手机有一个功能“情景智能”老土一直觉得体验有些.....就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手机会自动将某个地点设置为用户的“家庭”或是“单位”。从原理的角度想,好像也不难实现。就是记录用户的晚上主要在什么地方过。如果总是在某个地方过,则将这个地方设置为“家”;记录用户的白天主要在什么地方过。如果总是在某个地方过,则将这个地方设置为“单位”。不知道各位看官看到这个功能之后感觉如何?老土相信总会有人暗暗的出了一身冷汗的。当然老土也希望“助理”也具备这种推理能力,虽然直接帮用户将某个地址设置为“家”或是“单位”显得有些莽撞,但是这的确给我们了不少启发。目前老土还没有想到更好的交互方案,既显出“助理”的智商,又不显得冒犯。这个时候老土不禁想起来一个故事(不知真伪)。
一天慈禧太后写了一个“福”,但是一时疏忽将“福”的偏旁多写了一个点儿,发现之后连忙将纸揉成了纸团扔掉,这个时候李莲英立刻走上前捡起地上的纸,展开,对在旁边的大臣说“你们看,太后心系百姓,赐福都比别人多一点儿”!!!!
看看人家这清末第一太监的机智,却也是“助理”要的。
关于“举一反三”,还有一个思路,就是“事件相关性”。很多事情都是有相关性的。助理要充分的把握这种相关性,一方面利用前趋事件服务好用户,另一方面利用好后继事件收集用户数据和/或向用户提供持续的服务。
在查询了到外地的机票之后往往想要了解一下目的城市的情况(天气、住宿、餐饮、旅游等);
在出行前要检查出行物品是否带全;
在得知汽车限行时间轮换时,主动的通知用户,(可以顺便问问用户的车牌号呢)。如果发现用户当天汽车限行,可以考虑询问用户是否要预定一辆专车;
在得知近期全国各地降温的时候,主动的通知用户,(可以顺便问问用户在国内的其他城市是否还有要关注的人)。这样在日后,那个城市的天气有波动就可以提醒用户关注了。
类似上面的规则,老土可以想到很多,这对“助理”的实现提出了很多要求。“助理”的后端系统应该可以支持对这种规则的可扩充性,允许新的规则不断的被加入进去,持续的提供优化用户体验的特性。随着规则的增多,“助理”的能力也会持续增长。这里稍微提一下,老土一直认为当年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或者说基于规则的人工智能的没落并不一定真的意味着“基于规则”并不是通向人工智能的路径,同时目前基于训练的人工智能也不一定是通向人工智能的正确路径,也许两者结合才是正路。关注这部分内容,老土日后会另外开贴说说。
第三是,“被遗忘权”应该时刻掌握在用户的手中。关于这点,老土不准备展开了,因为就在明后天老土准备发一篇关于“微信指数”的帖子,其中就会谈到“被遗忘权”的问题 。关于“被遗忘权”,对“助理”来说,就是当用户去意已决的时候要允许用户干干净净将自己在这个服务中的全部数据都删除掉。在这个个人数据是否被滥用仍然很难定义的时代,“不扭捏”的让用户将自己的数据清除算是对个人隐私最最基本的尊敬了。
最后
目前这个“会话式综合信息助理”的开发正在进行中。本文中的想法也会逐步的落实到这个应用中。Luna,加油...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