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为什么国内夫妻离婚的时候会闹得你死我活,甚至反目成仇?
为什么有些人离婚之后还能把情绪平和好,照顾好家庭?
问题在于哪里呢?
在于自己。
二
人是有心理年龄的。有些人活到四五十、七八十,但处理问题还是个小孩;有些人年龄比较大了,但处理问题还是很冲动。
父母关系取决于父母自身的心理年龄。
心理年龄可以分为: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期、父母期。
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束手无策逃避忍着属于儿童期;
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拿起棍子就打冲动无比属于青春期;
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能够比较平和的面对,接纳孩子属于成年期;
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能够把问题当作一次成长的机会,引导孩子成长属于父母期。
在这四个阶段之间,儿童期和青春期属于孩子状态,成年和父母属于成年状态,婚姻育儿都是成年人的事情,儿童不宜。
当我们谈夫妻关系时,就会出现:
01,夫妻两个都处于儿童期,他们总体的关系是和谐的,处于相互依赖的状态,情感关系是比较和谐的,但是两个儿童在一起,养活自己都成问题~啃老。
02,夫妻两个一个儿童,一个青春,一个人忍着,一个很冲动,他们的关系是越来越远的,家里很容易呈现冷战的状态,他们也不会爆发战争,但是养活自己不会成问题了(青春意味着独立,追求,他们会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较好。)
03,夫妻两个都是青春期,经济上没问题,谁都可以离开对方,但这两个人谁都不会忍,矛盾激发,所以家庭会鸡飞狗跳。
心理年龄到了青春期的阶段,这个家庭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家庭是进步的,前面都还在啃老,现在至少经济独立了。
一个人心理年龄到青春期后,绝不可能退步到儿童期。
儿童期和青春期的人开车到一个路口,儿童期会忍,青春期的人会冲;两个青春期的人在一起就把路堵死了;如果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升级心理年龄。
04,有一个人的心理年龄到达成年期,家庭就可以和谐,因为有一个人会理解和包容。如果两个人都到了成年期,那家庭关系会非常和谐,我们可以合作解决很多事情,也可以做好自己,同时哪怕对方有点缺陷,也可以理解和包容对方。有一个成年期的伴侣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三
不同的父母因为处的心理年龄不同,就会呈现出不同的生命状态。
有些家庭夫妻是相亲相爱的~孩子会健康阳光充满力量;
有些可能爱的成分没有那么多了、但最起码的尊重还有~孩子最起码还是平和的;
有些连起码的尊重都没有了,相互蔑视~孩子很容易产生一些问题;
有些相互怨恨、对抗甚至把孩子卷进来把孩子当成对付另一方的工具~孩子生命来源的两个力量在相互对抗,孩子会出大问题。
四
我们了解一个人,通常不会那么全面,只能说通过这件事情来看,我在这件事情中,处于什么状态。如果我是无能为力逃避的状态,就是儿童期;如果我很愤怒冲动,就是青春期,要想解决问题,就要成长到成年期。
所以,最关键的一环在于升华自己,成长自己。
毕竟,如果总有另一个人来背负着你的成长,另一个人会累的。
所以我们要学会觉察自己,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升级自我的心理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