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维导图
二、知识点罗列
【理念】
任何一个用来描绘性格的词汇,都可以放到关系的框架内去理解。
自信:内在父母相信内在小孩,形成内在自信模式
自卑:内在父母不相信内在小孩,形成内在自卑模式
倔强:你又不爱我,凭什么让我听你的。
内在父母-内在小孩
内在关系模式之争,相互投射,有高底之分。
不破坏自恋情况下的,基本平等才是人们最渴望舒服的关系。
逻辑:事实-情绪(每个人讲话都有这两种在内,需要辨析)
【方法】
逻辑分辨:每个人讲话都包含了两个方面的信息,事实、情绪。
客观事实,要尊重,谬误要反驳。
主观情绪,要共情,垃圾情绪要怼回去或化解。
构建不伤害自恋下的基本平等关系
不过度遵从、贬低对方
做法:
1)不表现出我比你强,我是对的姿态和言辞,保持平等。
2)充分尊重客观事实,积极响应主观情绪。
三、逐条深度反思
任何一个用来描绘性格的词汇,都可以放到关系的框架内去理解。
内在关系模式之争,相互投射,有高底之分。
不破坏自恋情况下的,基本平等才是人们最渴望舒服的关系。
四、下一步行动
1)什么是主观情绪,什么是垃圾情绪?
2)客观事实包含哪些要素?
3)如何转变内在自卑模式呢?
4)如何控制自己不破坏别人的自恋呢?(不表现出我比你强,我是对的姿态和言辞,保持平等。)
5)我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又是怎样的呢?(我知道有控制,但应该不全面)
6)在日记中添加上自我观察,
观察
日期客观事实主观情绪不伤害自恋
五、精华分享
最大的收获:认识到了没有所谓的性格,只有所谓的关系,表达是包含事实和情绪两种的。尊重客观事实,共情主观情绪,反驳谬误、垃圾情绪的辨析能力就很重要了。
最喜欢第一句话:父母的素质是孩子的起跑线,父母爱孩子的话,就应该好好爱自己、把自己好好活出来、活出自我的父母是孩子一生最宝贵的心理资源。
武志红
我们这一周的主题是“关系,即命运”,今天是第三讲“如何构建健康的关系”。
本周的第一讲,我们介绍了“内在关系模式”,第二讲,讲了“内在关系模式”是如何影响着当下的关系模式的。今天,我们来说说如何使用“内在关系模式”的理论,去构建健康的关系。
内在关系模式的投射
先讲一个我好友的故事:
我这位好友,1995年大学毕业时,去了广东一家明星民营企业工作,职务是老板的秘书。那一年这个民营企业招了十几个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当时是很稀有的事,被当地的媒体一再报道。
但有一个问题,这个企业的老板对这十几个大学生的态度有点奇怪,他既会对他们委以重任,又对他们格外挑剔,动不动说:你们这些大学生不过如此,还不如我们这些没文化的。
这位老板,自己是小学文化。
这样一说,我们就会明白,这位老板面对大学生有自卑;而当发现大学生也不过如此时,又会去踩他们,好把自卑传递给他们。
通过这个故事我来讲一个观点:那些用来描绘性格的词汇,如自卑、自信等,我们很容易理解为这是一种个人特质。但实际上,它们表达的都是关系,都要借助关系的框架才能准确理解它们。
比如说自信,我们习惯上说,自信是“自己相信自己”。但从逻辑上讲,是没有“A相信A”这回事的,有的只是“A相信B”,所以“自己相信自己”这个说法准确的意思是“自己的一部分相信自己的另一部分”。
用“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的概念讲,自信就是“内在父母相信内在小孩”。如果在童年时,一个孩子从父母那里获得了足够的相信,他就会把这个关系模式内化到内心,从而形成了自信的内在关系模式。同样的,自卑就是“内在父母不相信内在小孩”;倔强,就是“你又不爱我,凭什么让我听你的”。
所以说,任何一个用来描绘性格的词汇,都可以放到关系的框架内去理解。
这位民企的老板,当他挑剔打击大学生时,就是将他内在的自卑,展现到了当下的关系中。
这种情形下,如果你是那些大学生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办?
我这位好友的故事,特别值得借鉴。在她工作了几个月的时候,有一天,她在办公室里做着秘书的琐碎事情,而老板抽着烟,喝着茶,翘着二郎腿,很悠闲,但突然间飘出一句话说:“我一天挣的,比你一年都多。”
这句话真是莫名其妙,你一个大老板,和一个刚毕业的小姑娘说这种话干什么?
我这位朋友听到这句话时,也是觉得莫名其妙,立即有了被鄙视的感觉,然后迅速回了一句话:“是啊,我一辈子可能都挣不了你一年的,可是你很累,我不想过你这种生活。”
听上去这句话应该是她顶撞了老板,伤了老板的自恋,但有趣的是,老板对她的态度立即改变了,而且从那之后,一直给了她一份独有的尊重。
我知道这个故事,是在一次饭桌上,当时除了我们俩,还有当年和她一起去这家企业的一位男性大学生。这位男士说,老板唯独对你有一份尊重,我们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忍不住瞎猜你是不是和老板有暧昧关系。
但我知道,这是我这位朋友一直以来的风格。她在任何场合,无论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都能做到不卑不亢。
那么,当时的对话中,发生了什么?
这首先是他们俩人的内在关系模式之战。任何关系中都有这种战争:我想把我的内在关系模式投射给你,你也想把你的内在关系模式投射给我。而且,因为人类最本质的自恋,内在关系模式很容易有谁高谁低的问题,那么这种争斗就看谁最后占据关系的制高点。
然而,一些地位明显有悬殊的关系,比如老板和员工,因为老板和员工双方无形中都认为,老板是位置高的,所以老板很容易争夺这个制高点。
但是,我这位朋友在多数场合都能做到不卑不亢,这意味着,她的内在关系模式是基本平等的。当她的内在关系模式成功地展现在关系中时,这种平等感会让大家感觉到更舒服。
事实和情绪
人和人谈话时,必然在传递两个层面的信息:事实和情绪。所以,我们要去辨析,对方传递的客观事实信息是什么,传递的主观情绪信息又是什么。客观事实要尊重,而谬误要驳回;主观情绪要共情,而垃圾情绪则要驳回或化解。
在我朋友的这个故事中,她的回答就是做到了这一点。她尊重了事实——老板的确比她挣得多得多,这个事实要尊重,所以她说:是啊,我一辈子可能都挣不了你一年的。
但老板传递过来的垃圾情绪,她驳了回去,所以她说:可是你很累,我不想过你这种生活。
需要说明的是,她当时完全是本能反应,并没有这样一个思索过程。她在一个充分被尊重的原生家庭长大,由此形成了平等的不卑不亢感,所以这种回复是一种很自然的状态。
她的成功经验,是可以被我们这样去分析的。当我们分析清楚后,就可以先理性地使用其中的逻辑,而一旦我们有了一些成功体验后,这个工具,也就逐渐地成了我们自身的一部分。
这个故事的结果是这样的,一年多的时间里,那十几个大学生都相继离开了这家企业,我这位朋友也在一年半时离开。现在,这家企业已经破产,我这位朋友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生活得很好。
她的这个故事,还可以引出一个基本道理:在关系中,我们会玩各种自恋的游戏,去追逐“我是对的”、“我比你强”这种自恋感。一旦有人,在不破坏我们自恋的情形下,和我们构建了基本平等的关系,我们会发现,这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这种关系,也是最舒服的。
构建平等的关系
我再讲一个小故事:
今年春天,我去武汉参加一个精神分析学界的大会,晚上,和十来个同行一起吃饭,他们其中很多人都是学界业界的“大牛”。
饭桌上,坐在我右边的,是和我同龄的一位姓李的“大牛”,在他右边,是一位姓吴的前辈。精神分析圈内常有人说,这位前辈的心理咨询实战水准,是最高的,他的江湖地位很受尊崇。和我同龄的姓李的这位大牛,提起这位吴姓前辈,总是称呼他“老吴”,还时不时拍一下老吴的肩膀。后来我知道,这位姓李的精神分析师,曾是老吴的研究生。
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武汉是国内精神分析最发达的一个城市,国内的精神分析学界的大牛们,几乎一多半是在武汉成长起来的,其中包括我多次提到的曾奇峰,他们营造了一个平等的氛围,互相不以师生称呼,而是各种随意的称呼。我想,这是武汉精神分析学圈子之所以能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至少,在这个圈子里混的时候,我也感觉非常自在。相反,无论我是被尊崇,还是被贬低,我都感觉到不自在。
所以,我们今天的主题——如何构建健康的关系,可以换成 “ 如何构建平等的关系 ” 。
而且,既然我们说,内在关系模式就是一个人的命运,那么,做父母的,和孩子构建一个平等而相互尊重的关系模式,应该是父母能给孩子的一个最好的礼物了。
如果将咱们专栏这三天的内容串起来,可以说,这三天都是在讲,如何去构建更健康的关系,这可以概括为三点:
形成从关系的角度看问题的视角,要知道当下的关系模式,都是内在关系模式的展现,而内在关系模式,则是内化了童年关系模式的结果。
当对方的互动太有问题时,可以从观点之争中跳出来,“抄后路”,也就是点出对方互动中的心理逻辑,点破他试图构建的内在关系模式,这是“破”。
尊重事实,化解情绪,转而去构建平等的关系模式,这是“立”。
今日得到
在关系中,我们会玩各种自恋的游戏,去追逐“我是对的”、“我比你强”这种自恋感。但一旦有人,在不破坏我们自恋的情形下,和我们构建了基本平等的关系,我们会发现,这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而这种关系,也是最舒服的。
人和人谈话时,必然在传递两个层面的信息:事实和情绪。所以,我们要去辨析,对方传递的客观事实信息是什么,传递的主观情绪信息又是什么。客观事实要尊重,而谬误要驳回;主观情绪要共情,而垃圾情绪则要驳回或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