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共情的力量》读到这样的内容:
“孩子在成长早期,并不能把自己视为一个由独立感的、与他人分开的自我,而是把他们的父母或监护人看做自己的延伸。如果遇到了困难,他们会认为他们的照顾者要为出错的事情负责”,接下来,作者亚瑟谈到了自己女儿两岁时发生的一件事情,孩子自己不小心撞到了咖啡桌上,这时候亚瑟正好走过来,然后孩子哭着对父亲说“爸爸,你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时候,亚瑟只是安抚了孩子的情绪,并没有纠正孩子对自己的错怪,也没有教导她自己应该为伤害负责,亚瑟认为这样做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这超出了他这个成长阶段的理解能力。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面临失败,即使是成年人,也经常会面临失败。在西方,失败甚至是一件值得被庆祝的事情,因为它让当事人知道了自己接下来可以学习什么和规避什么,是成长的机会和宝贵的财富。2020年12月10日,美国太空探索公司Space X的最新飞船“星舰”(Starship)SN-8原型飞机试飞成功,但是在着陆6分钟之后发生爆炸。然而爆炸发生之后,马斯克向研发团队发信祝贺。SpaceX官方表示:“通过这种测试,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不是具体目标的完成情况,而是我们能学到多少东西。随着SpaceX快速研发星际飞船,这种测试将提供信息,并提高未来成功的可能性。”
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带着失败继续生活的过程,孩子在失败之后如果能够得到父母的接纳和共情,他就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随着被接纳,他们为自己的失败承担责任的能力会逐渐增强,自我感也会不断扩展。但是如果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没有被理解,他们就会继续责怪他人来保持自我的完整,从而陷入责怪模式,成为一个不想为自己负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