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45岁这一年,我开始被人有意无意地“催老”了。
说“催”,是因为我自己觉得还年轻呢,但有人会当面说:“你这一把年纪了”如何如何。我曾经很热爱我的工作,而且做的不错。但现在出去办事,被人知道你45岁了,还没有什么职务,眼神和话语间便有了居高临下敷衍和不屑。就是在自己单位,也开始享受“准退休”的待遇,不再严格打卡,每天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听起来不错,但那种被边缘的待遇到底是一种无言的歧视,让你觉出自己的多余。
当然,这些都不算什么,最大的困扰,是财务危机。
先是家中的生意不景气,渐渐亏损严重,想停停不了,想转没人肯接手,一直半死不活地拖着。而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用钱的地方越来越多。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从小到大,没有过大富大贵,但也从没有为钱陷入困顿。现在,却兵荒马乱,一片狼藉。
经济的压迫对于人的摧残,超乎想象。当生活变得锱铢必较,不可免俗地,焦躁,郁闷,争吵,成为家常便饭。一点点小事都会使我火冒三丈,耿耿于怀或是郁郁寡欢,几乎每一天都会做噩梦,而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查周公解梦。别人有意无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也似乎有了特别的意义。曾经的好朋友越来越疏远,和她们在一起,总会想起“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也许是我的多心,但感觉不舒服是真的。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已经分裂成了两个人,一个在歇斯底里,一个在隔岸观火,哪一个都不是我想要的,哪一个却都无法摆脱。
愁眉紧锁一脸沮丧,开口即是不平和不满,我,变成了我最不喜欢的那一种人。因为这不喜欢,我在焦虑的同时加上了对自己的轻视。
二
没有退路和安慰。无论是生活还是感情,都要硬碰硬地迎上去,竭力撑持。于是,心灵越来越麻木,身体却越来越敏感。
以前,读书和出游可以帮我放松减压,甚至可以令我另辟蹊径,找到更好的出路。现在,却一本书都读不进去,已经很久不买书了,借书卡也蒙上了厚厚的灰尘,像我每天睁开眼看见的日子。同时,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变的娇脆,稍有不慎,就要闹上一场,不得不咽下有生以来最苦的药。
周围的人看上去都比我过得好,比我快乐得多,至少合群得多。而我,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孤独的城堡,外面的人进不来,我也出不去。就这样灰扑扑地活着吗?如此失败,如此无望。
因为不得已的事情去求人,人家屡次爽约而我不得不满脸赔笑的时候;因为正常的工作程序去接洽,人家雍容骄矜地打着官腔拒绝的时候;因为没有按时付款,在人家的斜眼瞟视下狼狈而出的时候……那样的时候,在电梯的镜子里,我不止一次地看见了自己陌生憔悴的眼泪和倦容。
原来,我还会有眼泪,原来,我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不在乎。王小波说:“再聪明再强悍的人,能够做到的事情也是有限度的。”我既不聪明又不强悍,限度自然比别人更多,但笨人也该有自己的笨办法。
没有朋友也没有同盟,我一次一次沉下心,对自己说:不要紧,不要急,慢慢来,坏日子总会过去的。
不是有一个关于驴的故事吗?一头驴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也没有把它救出来。最后他想,这头驴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章,干脆放弃好了,但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于是他一铲一铲将泥土铲进井中,这头驴刚开始叫得很凄惨,但一会儿便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探头一看,不由大吃一惊: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的身上时,它默默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泥土堆上面。再铲,再抖,然后再站上去。很快便上升到井口,出来了。
横逆当头,哭喊是没有用的,没有翻江倒海赤手缚虎的本领,平静接受沉着应对,也是一种力量,像禅宗中所说,该砍柴时砍柴,该吃饭时吃饭,不用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说,尴尬、寒碜和难堪没那么了不起。
三
一旦选择接受,就能够静下心,客观分析自己的现状,看上去纷乱纠缠的生活不是无解。生意难做,是市场萎缩恶意竞价的结果,当断则断,及时止损,确定最后期限,抓紧做好善后,了解考察新的项目。资金紧张,但勉强还能周转,咬咬牙还能熬过去。
熬,本来就是个充满隐忍和艰辛的字眼,所以不再心存幻想,不再纠结于“假如怎样怎样”。我们看月亮,总是看到它明亮的一面,但并不表示它没有黑暗的一面。年轻的时候会迷恋“英雄救美”的情节,走过荒凉,才相信人生中重要的事,往往只有自己成全。明白了这一点,便不再自己压迫自己,而是坦然接受焦虑的不可避免。
做了一辈子的普通人,没有高高在上的权力和前呼后拥的威风,也避免了前倨后恭的势利和呼来喝去的习气。站在人生的分水岭上,有些仓皇不安是自然的,但这么多年来,一直在为他人做嫁衣裳,写的也不完全是自己想写的文字。真的退了也好,想读书便读,不想读也没关系。想写什么就写点什么,顾不上也没人在后面催逼。那些荒芜了的自由写作,可以重新开始,像一个秘密花园,由你栽种千姿百态的姹紫嫣红,想想,都是一种幸福。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段时期,不管别人如何看,不管有没有严格的考核,该做的事一如既往地做好,是对自己的尊重。用心和不用心也许别人一时看不出来,但自己是明白的,你下过的工夫从来不会辜负你。
让自己动起来,忙起来,人会容易变得高兴。去公园跑跑步,去瑜伽馆出出汗,去书店翻翻书,去培训班学一点乐器。活到这个年纪,不必再为了合群勉强自己,心生罅隙的朋友远就远了,顺其自然,不再强求和自责。人生的旅途,相伴一程已是缘分,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也是一种美好。方向一致的人,自会互相吸引。
不喜欢更年期这个词,从呱呱坠地开始,谁不是一年增一岁,哪一年不是更年期?学习,适应,调整,是一辈子的功课。人生就像爬山,上山下山,各有各的风景,安心欣赏就好,只要春和景明硕果累累,是有些贪心了。见到和我差不多年纪的人,瑜伽练了很久效果却不明显,而她并不在意,说:“我每天就是等着上这一节课,上完了一天也就算过去了。”还有的抱着孙子,围在公园里谈论着一日三餐或七大姑八大姨的家长里短。我庆幸自己没有轻易地向生活俯首称臣,除了一日三餐家长里短,我还有属于自己的好奇、勇气和梦想。
“从此我再不要求幸福,我就是幸福,我再不仰望那些星星,我知道它们的位置十分合适。”当我慢慢放松下来,曾经丢失的某些东西,又一点一滴地回来了,花香鸟鸣,蓝天白云,心平气和绽放的微笑。当然还会有疾风骤雨,寒霜黑雪,但是,能够在渐行渐老的时候,体会到生活的温柔多情,真的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上班这点事儿专题征文|焦虑,月经式爆发的情绪(36岁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