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上完瑜伽课去药店买治鼻炎的药,坐诊的中医十分热情,仔细观察着我的神情和面色,说要替我把个脉。我说刚运动完,帮我看看也好。诊断结果是脾胃不好,气血不通,他看的有点准。之后又劝我不要再减肥,因为我太瘦,应该多吃有营养的食物,或者一些补品,我知道他要开始给我推荐营养品了。
但我还是很耐心的跟他解释说,不是所有的运动都为了减肥。尤其是瑜伽,我从来不是以减肥的目的去练习。
记得几年前刚开始接触瑜伽,我妈还一直说我是吃饱了撑的,嫌自己不够累。现在她看着我这几年的变化,再也不说我是没事找事了,自己也会在家里跟着抖音做一些简单的锻炼,晚上出去跳跳广场舞。身边的亲戚,同学,朋友看到我的变化,好几个都跟着我开始练习瑜伽。
我属于天赋不足,但足够勤奋的人。而且就运动这件事情,我自认为我是十分受益的。但从一开始到现在,我并不是以什么功利之心开始,也从没期望有什么目标,正因为如此,才能安心练习,收获到了身体的舒适度和通透。
可读书就不一样,以前读经典,沉溺于其中的美感。记不起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变成了一件十分功利的事情。有用之书才读,甚至于有用之人才交,有用之事才做。
功利。枯燥。虚伪。且十分现实。
说到这里,突然想起庄子外篇山木里的一个故事: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庄子:“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答:“周将处夫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家,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
故事告诉我们,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无用的事情里,藏着生命的意义。
或许有人会说,无用之事有什么用啊,兴趣爱好有什么用,提升工作技能才有用;爱情有什么用,结婚生子才有用;就刚才提到的看书这件事,也会有人说,别净看那些没有的书......
心神不定,自我怀疑,因为我们也觉得人家说的有道理。
也许我们偶尔还会想辩解,别人眼中的没用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我喜欢,他就是最大的价值。
可现实中,我们总是从一个目的地赶往下一个目的地,没有时间驻足看看身边的人和身边的物。
周国平说,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道德、人格,往往无用。呤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有用的事,可安身立命。而无用之事,方觉人间值得。
九月开始,要多做无用之事,无用是时间留给有心人的惊喜,无用之物,是成年人买给自己的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