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炎夏日,当烈日高悬,万物似乎都沉浸在一片慵懒之中时,唯有那不知疲倦的蝉,用它那高亢而悠长的鸣叫声,划破了午后的宁静,也为古今中外的诗人墨客提供了无尽的灵感源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些关于蝉鸣的诗词世界,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夏日情怀。
一、初识蝉鸣:自然的低语,夏的序曲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笔下的蝉,不仅以其高洁自喻,更以“居高声自远”之句,道出了蝉鸣虽不借外力,却能响彻云霄的特质。这不仅是蝉的自然属性,也是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与赞美。
二、蝉鸣与情感:孤寂、思念与时光流转
早蝉
唐·贾岛
早蝉孤抱芳槐叶,噪向残阳意度秋。
也任一声催我老,堪听两耳畏生愁。
贾岛的蝉鸣,多了几分孤寂与哀愁,仿佛每一声蝉鸣都在催促着岁月的流逝,让人不禁感慨时光易逝,青春难留。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以蝉鸣为背景,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夏夜图景,同时也寄托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丰收的期盼。
三、蝉鸣的文化寓意:生命赞歌,哲理思考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袁枚的这首诗,以孩童捕蝉的趣事,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同时也寓意着人们对自由与生命的向往。
四、结语:蝉鸣不息,诗意永存
蝉鸣,作为夏日特有的旋律,它不仅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听觉盛宴,更是文人墨客情感寄托与文化传承的载体。
从虞世南的高洁自喻,到辛弃疾的田园情怀,再到袁枚的童趣盎然,每一首关于蝉鸣的诗词,都是对生命、对自然、对情感的深刻体悟与表达。
夏日将尽,让我们在蝉鸣声中,再次感受夏日的热烈与活力,更品味那份跨越千年的诗意与哲思。
五、附录:更多诗词中的蝉鸣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节选)
唐·骆宾王
露金熏菊岸,风佩摇兰坂。
蝉鸣稻叶秋,雁起芦花晚。
追凉历下古城西北隅,此地有清泉乔木
唐·卢象
谢脁出华省,王祥贻佩刀。
前贤真可慕,衰病意空劳。
贞悔不自卜,游随共尔曹。
未能齐得丧,时复诵离骚。
闲阴七贤地,醉餐三士桃。
苍苔虞舜井,乔木古城壕。
渔父偏相狎,尧年不可逃。
蝉鸣秋雨霁,云白晓山高。
咫尺传双鲤,吹嘘借一毛。
故人皆得路,谁肯念同袍。
赠苗发员外
唐·祖咏
宿雨朝来歇,空山天气清。
盘云双鹤下,隔水一蝉鸣。
古道黄花落,平芜赤烧生。
茂陵虽有病,犹得伴君行。
夏宴张兵曹东堂
唐·李颀
重林华屋堪避暑,况乃烹鲜会佳客。
主人三十朝大夫,满座森然见矛戟。
北窗卧簟连心花,竹里蝉鸣西日斜。
羽扇摇风却珠汗,玉盆贮水割甘瓜。
云峰峨峨自冰雪,坐对芳樽不知热。
醉来但挂葛巾眠,莫道明朝有离别。
塞下曲
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古意
唐·常建
牧马古道傍,道傍多古墓。
萧条愁杀人,蝉鸣白杨树。
回头望京邑,合沓生尘雾。
富贵安可常,归来保贞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