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和丙是邻居,住在这个不大的县城的同一个小区,不同的是乙住顶层小套,丙住三楼大套;乙上下班骑一辆“电驴”,丙则车接车送;乙清瘦,像孔乙己,凝重中带着一丝忧郁,丙粗胖,像弥勒佛,笑口常开。
乙和丙也是高中同学,不同的是乙的父母是农民,丙的父母是干部;乙很刻苦,考了个普通院校,丙很潇洒,高中毕业就直接上班了。
乙和丙曾经还是同事,在同一个乡政府工作,并相继当上了副乡长,不同的是乙是公选,丙是组织提拔;乙长于文案、工作勤奋,却认真的迂腐,最终平调回城谋了一个闲差,丙擅长公关、左右逢源,很快就被提拔当上了局长。
乙和丙还是好朋友,乙的为人道德品质没得说,两个字“厚道”,就是有点一根筋,就拿个人进步这事,丙没少提醒乙多找领导跑跑要求要求,乙则不为所动,只是在年复一年的原地踏步中没有了最初的工作激情。同学小聚提到这事,乙总调侃说党的干部政策是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严禁···“喝酒喝酒···”每每说到这里丙总及时岔开话题。大家明白,乙这是对当下跑官卖官现象的无奈,没有影射丙的意思。大家也明白,乙的较真儿和官场的潜规则格格不入。丙则与时俱进,在同学圈里是公认的有能力讲义气的人,不但关键时刻帮大家摆平了许多棘手的事,还隔三差五的招呼同学们小聚,只是在外边不安分,偏偏又怕老婆,毕竟老丈人原来是副县长,家中姻亲在公检法上班的一抓一把,丙能平步青云,在一定程度得益于妻家的人脉关系。于是乙就成了丙的挡箭牌,只要一说和乙在一起,丙妻就不再刨根问底儿了。有几次乙在家中电话替丙圆场,乙妻听出蹊跷,说乙助纣为虐,骂男人没一个好东西。乙本能的替男人辩解说:“吃馍蘸尿各有所好,但也不能全赖男的,为什么没美女找我?”乙妻幽幽的说:“你也不撒泡尿照照你那样儿,要啥没啥!”乙心里酸酸的,但又不得不承认妻说的事实,只得抛出那句男人有钱要学坏来自我解嘲。
乙和丙的小孩同班,乙家是儿子,丙家是女儿。丙夫妻忙的时候经常把女儿留在乙家写作业,为此乙也没少吃丙的水果和茶叶。礼尚往来,快过年了,乙把从老家带的柴鸡蛋拾了一筐对儿子说:“去,给你丈母娘送去。”儿子正不想写作业,巴不的出去玩儿会,拎着鸡蛋屁颠屁颠的去了丙家。待儿子出门,乙妻郑重的提醒乙:“孩子大了,以后别乱开玩笑,再说人家大局长谁稀罕你那点鸡蛋,寒碜人。”乙戏谑说:“谁让我没找一个当县长的老丈人。”“你咋不说自己没本事···”乙适时的将一块剥好的甜橙塞入妻的狮口中,没敢多看妻那张风云突变的脸。乙深知,关键时刻如果不把妻的那张嘴堵上,什么刻薄的话都讲得出来。乙知趣的说:“我去买馍,要捎别的吗?”没等妻把甜橙咽了就匆匆下楼了。
乙没有直接去超市,而是先拐门口的公园遛了两圈,外人不知还以为乙是赶时髦锻炼身体,其实乙是想排解一下心中莫名的抑郁。此时乙特能理解丙的不易,男人不想回家,有时只是为了躲避那刻薄的话语。
故事讲完了,你是否正要出去锻炼身体?不要笑,别不承认,怕老婆不丢人,要都像丙那样在外寻花问柳再没老婆管,岂不是要天下大乱。如果你不怕老婆,就带着老婆一起锻炼吧。否则,乙是不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