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作者是日本的岸山一郎和古贺史健。书中通过“哲人”和“青年”的对话深入浅出的阐述了阿德勒的哲学思想。阿德勒出生于1870年的奥地利,是和弗洛伊德、荣格同时代的心理学三大巨头之一。
我主要从自卑感存在的意义和勇敢接纳自我等几方面来说一说我的感受。
自卑和自我否定是我应对困难的一贯借口,我认为我有很多事情都做不好,认为自己能力很差,尤其带孩子方面,两个孩子各种问题不断,十几年来为孩子去学习,用心去做,但还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状况层出不穷,让我不胜其烦。
这几年我一直在坚持学习心理学,开始是为了去了解孩子,但慢慢我发现是在为自己学,在书中我可以找到困扰我很久的问题,可以让我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加深了对自己的认识。
但是一直以来我有一个很大的困惑,自从接触心理学以来,老师们讲课用到的很多理论都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强调童年对现在的影响,现在的问题是因为童年的创伤和生活环境造成的。我一直在想,每个人都无法决定自己已经过去的童年,那些创伤一直存在,那么现在的我们如何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当我们开始懂得去选择做自己的时候,如何去处理那些无法改变的过去带来的创伤?
考虑到这个问题更多是因为我在教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之前犯了很多的错误,这些错误带来了一些影响,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我需要找到一个理论来说服自己不要对过去耿耿于怀,需要一种理论来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一种解释,以达到自己与自己的和解。
我在这本书里找到了这样的理论:阿德勒心理学明确否定心理创伤,弗洛伊德的心理创伤学说认为心灵过去所受的伤害是引起目前不幸的罪魁祸首,但阿尔伯勒认为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也就是说决定我们自己的不是经历本身,而是赋予经历的意义,经历事件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影响,我们给过去的经历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就像圈内的家长,当我们面对一纸诊断的时候,对每一个家庭来说都是灾难,我们一直在回想是怀孕时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否是我做了伤天害理的事,这是老天对我的惩罚?我到底做错了什么让我们承受这样的痛苦?生活中人们也是用因果报应来解释遇到的灾难,这些只能让身在灾难中的人更加的懊悔,慢慢便形成了抑郁,很多人往往是在抑郁中无法走出来,甚至会走向绝路。这人们在对面灾难时大体都会经历否认、愤怒、妥协、抑郁、接受等五个过程。我们无法回避灾难,但我们可以选择当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们如何去应对,这是我们的选择,我们是自由的。选择什么样的理论来安慰自己,这是每个人的自由,无可厚非,每一种解释或者理论都是一种安慰,没有对错,只是一种选择。
阿德勒的理论给了我一个解脱的说法,让我不再纠结过去,也不再幻想如果我的孩子没有这个问题,我也可以将本职工作做得很好,也可以有更多的个人时间,我的生活将会多么美好......但是这个如果是根本不能改变的。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你自己。
我知道很多道理,却还是无法做到释怀,直到看到这本书。我把那个青年想像成了自己,带着各种各样的疑惑和一位智慧的老人聊天,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思想发生了改变,感觉自己被看到了,不再觉得孤独。
这些年我很自卑,很容易否定自己,认为自己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不会做饭,也不会想到各种好玩的点子来调节气氛,就是各种不好。书上却说之所以只看到缺点是因为下了不要喜欢自己的决心,为了达到不要喜欢自己的决心,所以才只看缺点而不看优点。因为太害怕被他人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与其陷入那种窘境倒不如一开始就不与任何人有关联,也就是说目的是避免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受伤。生活中的我便是这样做的,我自认内向,不善言辞,便会有意识的减少与别人的接触,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善”,就是有好处的,我将自己藏了起来,过着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万一遇到别人拒绝我,还可以安慰自己,因为我不会自理人际关系所以遭人拒绝,只要我多点待人接物的方法也会很讨人喜欢。但是在人际关系中根本不可能不受伤,只要涉入人际关系就会或大或小的受伤,也会伤害别人,要想消除烦恼,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但是那种事情根本无法做到。
因为太惧怕人际关系,所以才会变得讨厌自己,再通过自我厌弃来逃避人际关系。当我接受了这种观点,感到心中轻松了多少,原来内向是可以改变的,而改变是我可以说了算的,我可以继续让我自己躲在壳里,也可以让自己走出来,这是我的自由,我可以决定我走向哪里。我知道选择权在我手里的时候内心特别平静。
曾经的我恨过孩子,认为他们将来可能走不出家门,上不了学,上不了班,那他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凭着本能在照顾她,但是心中有怨有恨,如果她是一个正常的孩子,我的生活将是一幅不一样的风景,那时的我应该是神采飞扬的,就因为她我不得不做着我不愿意做的各种事情。我喜欢认真工作的自己,不喜欢这个没精打采、疲惫不堪的自己。书中举到了一个例子,说病危的母亲尽管什么也做不了,但仅仅是她活着这件事就可以支撑家里的人。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当父母生病的时候我尽心服侍,那时候他们什么也做不了,但他在那里家就是完整的。当他们离去,我不在奔波于家和医院之间,不再那样忙碌,但是我的心碎了,家没有了,他们的存在对我来说就是有价值的,那就是意义。再回头说我们的孩子,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困难,让我们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但不管怎样她在这里,她是我的孩子,作为母亲我就感觉到是完整的,她的存在给了我一个完整的家。这就够了,我来帮助她,让她能够体会世间的爱,如果有可能她将来也可以去爱别人,这便是她的意义。让我懂得如何去爱她,而不是再用“做了什么”来评价她存在的意义。我也认识到我存在的意义,为了孩子,为了家人,并试着去帮助别人,这些都可以体现我的价值。
现在孩子在社交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我申请陪读想要帮她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只要社交再好一点就没问题了,只要会和人聊天就可以了,只要……但是我找不到方法可以教她学会和人聊天,也教不会她和同学讨论问题,教不会她在黑板和试卷之间灵活转换……我教不会这些在我看来很关键的事情,我很沮丧、挫败。尽管专家们一直在说社交要绕道,但我不相信她学不会,就在这些事上死磕,越死磕越灰心。书中让我知道,我之所以死磕是因为我无法接受那个解决不了问题的自己。无法接受社交这件事是我搞不定的,那么多的专家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不接受自己解决不了,这是多么的自恋啊!当我承认我无法改变孩子的社交,当我承认我不是万能的时候,便接纳这个不完美的我,书中给了我这份勇气,当我决定放下社交的时候,感觉轻松了很多,孩子的情绪也稳定了很多。
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赐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予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还有更多的事情是我们可以改变的。
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做证明题,结论是已知的,我们要做的是清楚证明过程,然后对结论才能有更好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