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幼时对父辈们所参加的各种社交活动总是不屑一顾,他们的活动中都夹杂着各自的利益链。当自己开始接触社会时,许多事情由不得自己,也只能融入世俗中。再次与朋友相聚畅谈时,有了些许的隔阂,不知是我变了,他没变,还是我们都变了。
1.
一个星期前,一个朋友回家休假,约好一起吃饭。
在饭桌上,我们边吃边聊,互相说着彼此工作中的故事。 而在谈话中发现她与我处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中,许多在我看来很平常的事情,她却有些大惊小怪,那一刻显得有些难以融入她的生活。
听完她的一些故事后,我讲述了些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她却沉默不语,不知该如何去评论这些直指人心的故事。
片刻的沉默后,她说,有很多事情自己看透了就好,没有必要委屈自己与世俗同流合污。
一时间我也不知该如何作答,表示赞同也保持沉默。现在想来,此番话语并无过错,却也变了些味道。兴许是我变了,变的开始接受这个社会中的种种经历,而她则依然如当初相识时那般单纯。
2.
离开济南已有四年的时间,跟当初许多的同学都断了联系,就在几天前,无意中和一位同学取得了联系,我还记得在毕业后的那一年,我还去他家里看过他,那时的他与在学校时并无不同。
近期在朋友圈中总能看到他发一些骑行时的照片,感觉生活的还算惬意。在我和他的谈话过程中,仍然能感觉到他依然如学校时那般天真,无忧无虑。他自己都承认自己还和个孩子似的。
本该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还没有一个合适的女朋友,问及原因,他说,有的嫌他太矮,太瘦,有的嫌他和个小孩子一样,我反问他,为什么不尝试改变一下呢?
他说,现在已经比上学那时胖很多了,性格可能真没法改。而后,他又和我说,在大学时给我们任课的一位老师这样评价他:你这种人,到四十岁不结婚,都不会觉得奇怪。
在谈及他工作中的事情时,本来轻松的面容变的严肃起来,从他的言语中可以听出来,他对工作中所遇到的种种事情很气愤也很无能为力。
在结束通话后,我深思了许久,像他一样保持着孩子般的天真,不刻意去融入世俗,生活的也很累。
有时候适当的放弃一些原则,学会融入这个复杂的生活圈,能够使我们在别人眼里看起来不是那么特立独行,也可以使我们生活得轻松些。
3.
一位同学在毕业后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教师这个行业,今年联系的时候,他已经考入了正式的编制,长达七年的爱情长跑也将在今年划上圆满的句号。
谈及彼此的生活与工作,两个人纷纷感慨。以前在学校的时候,喝酒只要尽兴就好,从不会喝多,更不用说喝到断片。而在毕业后的这几年里,他说他喝断片两次,喝吐已经有三四次了,不过至少每次都把领导陪得很高兴,这样在工作中就避免了很多麻烦。
他和我说过几天开学后,还得在请领导吃顿饭,方便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任教,不禁感慨他依然完全适应了现在的这份工作,并且知道该如何取舍。
而当我们谈起生活和家庭中的琐事时,明显的能够感觉出他经历甚少,他对此也并不否认,最后他说,在踏入社会后他感觉自己就像2岁的孩子一样。
其实他的认知与经历都是踏入社会不久后正常的故事,太多的身不由己,只能选择牵强附和,不过在同他交谈中能够感觉的出他的本心并未改变。而也正因如此,我们的谈话才显得非常融洽,一如在学校时那样。
工作后,如果还有人能够同在学校时那样交谈甚欢,一定是在社会的洗礼后,都有所世俗,却也可以在彼此的面前保持以往的自己。
4.
记得大学时一位老师说:如果一个人能够一直保持童心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当时对这句话也仅限于表面的理解,而在经历了一些事情后,越发明白了保持童心的困难,也越发迷失了那个当初的自己。
有那么一句话“我们最终都要成为我们曾经讨厌的那种人”,成长就是这样让人无法选择,不与世俗为伴就像注定了要被孤立。而适当的世俗则能够让我们更好适应这个社会。
只希望能够在世俗中仍保持自我,不失本心而又可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