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喜欢买书,买了之后心理暗示自己是个爱学习的文艺青年,but这些书买来之后基本上都被束之高阁,有些还被太阳晒得变了颜色。《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被无数大神和伙伴推荐,我就买回来了,买的时候我也在想,应该先学习怎么阅读,才能去读更多的书。想法很美好,现实很骨感。买回来之后看了一页,感觉好难读,就被我放到了书架上。
今年年初认识永澄大大,后来知道大大领读了很多书,我也都只是把书买回来了,想着一定会好好阅读的,然而现实并没有。2017年12月2日第一次啊参加大大制定年计划的活动,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我2018其中一个期待是加入大大的双核群,我意识到很多知识不能仅仅只是知道它好,一定是要自己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去学习,一定要有作品声音。《如何阅读一本书》我来了。
【译序+目次+序言+第一章】
四个收获#
1、了解了本书的作者(艾德勒、范多伦)和郝明义,阅读让我认识了更多的人。
我简单百度了一下郝明义,除了大大推荐的他的书籍之外,他写过一篇博客《少阅读一点的理由》(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20fefc0100cggd.html),跟大大讲的少就是多有异曲同工之妙。
2、阅读的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不同的书有不同的阅读技巧。
3、新媒体替代不了阅读,反而在新媒体盛行的今天,我们更需要阅读。媒体直接把观点给到我们,省去了我们自我思考的过程,而我们拿到这些观点的时候基本上也没去应用,所以看似我们学了很多,但真正沉淀和掌握的却少之又少。
4、真正的阅读是自我发现型(非辅助)的,为了提升理解力和成为更好的自己,使用各种技能不断探索的过程。
三个感受#
1、以前我以为多读书,人就会变得越来越好,现在才知道我根本不会读书,低水平的勤奋要不得。感觉每一个认识都是大大讲过的,当时听不觉得什么,当真正去应用的时候,才更能更好的理解。
2、主动阅读的很要的一个因素是思考,而我以前恰好从没意识到这个问题,看书只是单纯的为了看而看,不知道也没想过看完我可以获得什么。自己感觉很羞耻,就像郝明义的感受一样,我想羞耻也是一个人的底线吧。
3、阅读就是自我发现型的学习。我身边有很多优秀的同侪、导师,但这些只是帮助我更好学习的辅助手段,如果我想让自己有更高的提升,那一定是非辅助型的自我发现的学习之旅。
两个改变#
1、对于可以改变我书籍,一定要慢慢读,少就是多。而且在读完之后一定要进行输出,越主动,阅读的效果才会越好。
2、我开始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但不是终点。
一个行动#
1、在没有任何人督促下,动手动脑写下第一次作业。
关于永澄大大领读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详细请见http://htra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