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本就是一场没有地图的探险,这次周六晚上的N师学院第四期云访谈对话张良老师,张良老师的《源头活水从何而来》颠覆了我的认知。
张老师的身份有很多,他的身份转变之神奇也让我大吃一惊。从教师到记者,从记者到校长,从校长到企业家,每一次华丽的转型背后,他关心的都不是自己,而是教育和整个社会。他在《南风窗》工作三年就能写出这么有深度和震撼的文章《改革总动员 摸着“地雷”过河》,可见他的学习能力有多强。惊叹于张良老师的跨界标签;好奇于张良老师所说“探险者没有地图,但心中有一条路”,不知道他心中是一条怎样的路支撑他如此决心的跨界;感慨于张良老师每一次清零、从头出发都能那么成功,取得那么高的成就;更敬佩张良老师对每一个身份的全情投入,比如做记者仅三年,就能迅速成为专家、成为一名资深记者,全身心地投入三年时间追踪采访170多位汶川地震幸存者,留下了《汶川地震168小时》这样一本作品。
这些看似不搭界的斜杠经历,在听了张老师的经历分享后,我追问自己的内心,反思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成为这样的一个人?如何成为这样的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人都必须要思考和追问的问题,我们想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为什么要培养这样的人?我们如何培养这样的人?即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
张良老师不仅想了,他还做了,做了那么多我们一般人认知里都不太可能的事儿,想想就知道这个过程会遇到多大的困难,但是张老师一直在坚持着,循着自己的初心,我们的教育不正是需要这样敢想敢干能坚持的探险者吗?“探险者没有地图,但是他有脚下的路”……从张良老师那里我认识到坚持就是胜利,这一秒坚持,下一秒就是奇迹!同时也学会了:找准目标,一定要勇往直前!教育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