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的夏天,7月6日,天气奇热无比,一个不满17岁的少年马上就要踌躅满志地踏入高考的考场。努力三年了,终于等到了这一刻。少年平时学习还不错,但是在班里面经常第一第二,但是由于高考母校地处豫西的偏远山区,教学水平有限,以目前的实力而言,过一本线没问题,但是要考复旦、南开、华科、交大这类院校还是有难度的。
天气闷热,也没有凉席,平时都很快入睡的少年,有点失眠,已经有点胡思乱想了,万一考得不好怎么办,万一改卷子不公平怎么办,万一答题卡没涂名字怎么办……数羊,一二三……渐渐地眯了一两个小时。
7月7日,正式踏入考场。考场在自己学校,主场优势,还不错,只是昨晚没有睡好,期望自己最拿手的语文好好发挥。因为读名著读得特别多,所以作文经常被考试当做范文,语文总成绩也是秒杀班上的女生。
卷子发下来了,题目形式跟往年差不多,一道题一道题做,感觉还不错。做到阅读理解题了,少年下意识在试卷的选择题上打了一个钩,完了,万一要被改试卷的老师认为是在试卷上做标记,岂不是前功尽弃,于是举手问监考老师。老师说你先别往下写,我问问巡考老师。
极度煎熬的二十分钟,巡考老师匆匆赶来说没事,这个应该不算,你继续答题吧。虽然心里面还在嘀咕,但是时不我待,已经浪费了将近半小时,赶紧往下做题。到了作文题,只留了不到四十分钟。平时少年的作文都是写满满一个小时,才能收获作为范文的鼓励。区区四十分钟,显然不够,而且在写作策略上,少年又没有按照典型的议论文套路进行书写,妄图按照自己平日的故事性文章讨论来写。果然作文草草收场,交卷铃声已响。
后来的事实证明,语文果然考砸了。本来平时都是120多分的语文,那年只考了104分。不过,既然考砸了,少年的心就放下来,接下来的考试就当是实战练兵了,反正年龄不算大,明年再战,考一个名校。之后的英语、数学都正常发挥,综合科也算可以。当年河南的高考是“3+X”,“X”是大综合+自选特长科。少年特长科考的是物理和政治,这样文科理科工科的专业都可以选择。
之后就是根据高考的标准答案进行估分,然后选报志愿。当时少年的志愿是学法律,因为自己政治课学得比较好嘛。但是父亲极度不同意,原因是学理工科有一个一技之长,好找工作,学文科难找工作,农村娃娃嘛,以稳定为主。少年屈服在父亲的压力之下,于是所有的志愿上面选择都是理工类专业。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煎熬,高考的成绩下来了,过了一本线,虽然不多,是自己平时模拟考试发挥最差的那种水准。不过过了一本线,可以报考一些重点院校,虽然跟C9院校无缘,但是毕竟可以进入一般的重点大学读书。于是就在父亲的监督下,填写了高考志愿书。
突然发现还有提前批那一栏,于是少年选报了某提前批的学校,未曾想到,居然被录取了。因为是提前批,所以志愿书早早就到了县里的招生办。父亲非常高兴,买了一大袋糖果,在邻里之间发送。也许这是父亲此生最高兴的事情之一吧。
后来就是按部就班地上了大学,读了四年的书,毕业之后在某省会城市工作。之后,又在单位的支持下,分别读了计算机方面的硕士和博士,完成了当初自己走出小县城,见见世面,多多读读书的梦想。
这位少年就是我,我现在仍然能够想起来当年那个土里土气,穿着布鞋,喜欢读书,又有点羞涩和些许不自信的自己。16年前的我,也未曾想到,自己能够走出那个小乡村,在外生活学习、娶妻生子,并能够拥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在简书上写下这一篇文章。
通过文字找回自己,跟自己的本我对话,避免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迷失自己!反观自己的高考,自己的梦想,我又找回了那个淳朴、本真、热爱生活、热爱读书、不盲从、不跟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