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朋友圈一篇文章《罗振宇的骗局》,大意就是你以为你买的是“知识”,实际上只能买到“知道”,你的人生并不会因为多了些“知道”而有什么变化。虽然作者写出了一脸鄙夷,但付费知识产业开展的如火如荼,至少说明这是个不错的业态,他们找准了商机,何错之有。这跟你买了太多衣服鞋子,回家后又后悔了,觉得不好看了一样,你要怪卖衣服鞋子的太多了就说不过去了。
非要说错,那就是购买者的初衷和心态错了。
如果你懒,你就别看书,别一边不想看书还焦虑的指望听别人“说书”给你涨知识。
有一点儿我是认同的:未经过你思考的知识是不属于你的。
书得自己读,知识得自己学,当然,还可以听听别人的见解拓宽理解纬度。
当初购买樊登读书会的会员也是这么想的,樊登解读的我听完了,觉得有兴趣,我会去买那本书自己再读一遍,因为即便同一本书,不同人读出来也是会有不同理解与关注点的。我的读后感未必会和他一样,即便是自己读的同一本书,再读一遍时也能温故而知新呢!
之所以喜欢听他讲,是因为有些领域的书籍,如果按自己兴趣是不会买来读的,但并不排斥利用碎片时间听别人说一说,增长一下见识。但即便如此,也只是长见识,而不是涨知识。如果真的对一个领域的内容感兴趣想深究一番,那是少不得花时间研究的,比如育儿。
听别人讲几节课就懂养育孩子了?怎么可能!
我也是读了不少育儿书,才慢慢形成自己的一些见解,才有能力对各种各样的育儿观点进行判断和鉴别,而不是人云亦云。
但也不得不说,现在信息泛滥的的确确容易让人焦虑不堪,如果你想要的太多。
我朋友圈就有哥儿们经常po各种课,总是鸡血满满的状态,我说你听的过来嘛。
我也听书,比如,最近沉迷在蒋勋的《细说红楼梦》里,但我也会在上下班路上听各种音乐。
付费知识,我还是认可他们的存在价值的,只是在购买前,你真的了解自己的需求么?
如果因为焦虑而茫然的购买付费知识,也许,只会更加焦虑。
不妨先问一问自己:你自己想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现在的生活和“想要的生活”差距在在哪里?你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才能实现?
因为很有可能,其实,你已经在那样的生活里了,只是你还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