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要关注可转债的信用风险
长期以来,可转债市场存在“刚兑信仰”,没有对其信用风险定价,但基于以下原因,可转债,尤其是中低价可转债的信用风险需要得到重视。
一是中低价可转债发行人的整体资质偏弱,企业规模较小,信用评级较低,正股市值偏低,抗风险能力较弱。
二是随着注册制不断推进,退市制度日益完善,可转债发行人会被退市的可能性增大。
三是随着经济增速放缓,股票市场建设不断完善,未来股市波动性将下降,一部分可转债可能会以到期还本付息方式退出。
四是在紧信用周期,中低价可转债发行人将会面临更高的信用风险。
二、可转债信用风险的主要“信号”
(一)信用评级下调
可转债信用评级被下调意味着发行人出现了一些消极变化,投资者需要对该类“信号“引起重视。下调的原因一般有以下3种:
一是发行人财务状况恶化,具体包括盈利能力下滑、偿债能力变弱、营运能力变差。建议要关注发行人的经营情况进行定性分析,并进行财务指标的定量分析,比如:ROE、资产负债率、经营现金流动负债比、应收账款周转率等。
二是发行人涉嫌违法违规,比如环境污染、信息披露违规、公司高管被立案调查、债务逾期等。此外,发行人的子公司违规违规也可能会造成不良影响。建议要关注发行人所在行业的特点,尤其是对环保要求比较高的化工、煤炭、钢铁、造纸等行业。
三是股权质押率高,大股东资金紧张对可转债发行人的信用质量及外部融资会产生不利影响。质押的股权一旦爆仓,可能会导致股价持续下跌,甚至引发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变更。建议要关注投要质押比例,并结合大股东经营状况进行综合分析。
(二)发行人被风险警示
上市公司风险警示分为警示存在强制终止上市风险的退市风险警示(*ST,又分为财务类、规范类及重大违法类)和警示存在其他重大风险的其他风险警示(ST),上市公司被退市风险警示后进一步违反相关规定的有可能被强制终止上市,其他风险警示不会对上市公司强制退市。不同板块的风险警示具体规则各不相同。
发行人被风险警示后,正股价格一般会持续下跌,可转债价格也会有较大跌幅。建议回避该类可转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