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本质》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
帕克的父母过去有一小块土地,但他们要养活13个孩子,还要盖很多房子,供他们自己和孩子们居住。因此,他们已经没有可以用来耕作的土地了。帕克•索林一直在做临时农工,在地里干一天活儿能挣1万印度尼西亚盾(购买力平价2美元)。然而,由于化肥、燃料价格上涨,农民们被迫节省开支。据帕克•索林说,当地农民决定不削减工资,但也不再雇佣更多人手。于是帕克•索林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失业状态:在2008年我们见到他之前的两个月里,他一份农活儿也没找到。如果年轻人遇到这种状况,他们通常可以转行去当建筑工人。不过,帕克解释说,大多数体力活儿他都干不了,而那些技术含量高的工作,他又缺乏经验,对于年过四十的他来说,重新学门手艺又为时已晚,没有人会雇佣他的。
周围的朋友很多处于类似的状况中:年轻的时候,干着一份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上班混混日子,下班刷刷剧,节假日外出旅旅游,工资月月光。等年纪大的时候,结婚生子,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想找份工资高一点的工作,有技术要求。没有技术要求的,工资低不说,还更愿意招刚毕业性价比高的小姑娘,想学点技术,精力又大不如前,还有家庭孩子的牵绊。
日子越来越难过:不敢顶撞上司,不敢辞职,不敢生病,不敢外出……遇到喜欢的东西要再三思索,花的每一份钱都要精打细算。这辈子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而在这样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又多多少少带有原生家庭的影子。
该怎么做,可以跳脱出这个恶性循环,过上理想中的生活?
1、找到你的兴趣点
先确定一个方向,利用下班时间,花2~3个月自学这个行业的基本技能,如果学得很痛苦那就换一个。小幅试错,快速迭代。
2、提升核心技能
围绕你的兴趣点,提升其中最关键的技能,细细打磨。
3、提升软技能
写作和演讲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
4、找到理想中的职业
《这才是我想要的工作》一书中提到理想职业的三个要素:快乐-金钱-心流。快乐:让我们感兴趣的事;金钱:经济上可行的事;心流:能最大限度提升我们独特技能的事。
5、尝试新的方向,拓宽收入来源
挖掘自己的潜能,发现不为人知的乐趣所在。
6、“睡后”后收入
版权、课程,你不需要去打理也能产生收入
7、实现时间自由、事务自由、财富自由
以下几个建议,可以帮助你更好的达到上面的目标
1、坚持每天冥想
2、把工资的15%存下来
3、提高专注力
4、坚持每天运动
5、饮食健康
6、定期总结复盘,及时调整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