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世界很简单,简单到成人的一个唾沫星子就可能导致那个世界里巨浪滔天,甚至引发海啸。然而在海啸发生之前,除了孩子自己,谁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个随手画的火柴人可能点燃一个有画画天赋的孩子的绘画之灯。
一个胡乱弹的乐曲片段可能激发一个有音乐天赋的孩子的音乐灵感。
一个漫不经心的动作可能导致一个孩子从此关上或打开心门。
一句下意识说的话可能导致一个孩子走上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
我们在变成了成人以后,在距离童年越来越远的时候,就渐渐淡忘了原来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的差异这么大,大到就像是不同维度的两个世界。也淡忘了原来现在这个自己的世界,早已不是童年的那个自己的世界。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这样像蝴蝶效应一样的事情一直在发生,它们很常见,也很微小,所以在大变动出现之前,没人会注意到,除了这个人自己。
所以那些费尽心机想把自己孩子打造成自己满意的作品的那些家长们,有极大的可能是白费心机,甚至会事与愿违,让孩子变成自己最不喜欢的作品。毕竟,比起能够切身影响一个人成长的生活本身,个体的意愿实在是影响力有限。毕竟我们一直泡在生活之中,生活中的各种点滴都可能会渗透进我们的身体和灵魂,比起这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作用的影响力,家长们的规划又能占多少比重呢。
一样米养百样人。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即使是同卵多胞胎,也各有特色,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
对于孩子,家长们应该做的,就是给他们提供更多接触和了解这个世界的机会,成为他们背后的力量,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明灯,而具体孩子长大了想要做怎样的选择,想要成为怎样的人,那就是已经长大成人的他们自己的事情了。
再巧夺天工的设计,也比不过造物主的鬼斧神工,所以既然自己原本就很无力,又何必过多操心去干涉别人的世界。家长们的好心干预,也有可能延伸出恶果;细心调制的营养品,也可能积累了足以致命的慢性毒素。
其实,就算家长们没有过多的干涉,孩子长大之后,成为成年人之后,也会携带有原生家庭的刻印,即使有一些成年人一直试图摆脱,但怎么能完全摆脱掉呢。这些东西是我们的组成部分,在原生家庭生活的长期浸泡中,已经与我们融为一体,即使新陈代谢让我们一次次的成为全新的个体,这些东西也总是或深或浅的跟随着,永不消散,直至死去。
所以有问题的原生家庭即使规划再详细,孩子也很难成为没有问题的大人,所以不要再假惺惺的说不离婚是为了孩子,不要再自欺欺人地以为棍棒下会出孝子,不要再把孩子当作不完整的人对待……
这是一个全民心理不太健康的时代,而文化的刷新需要很多代人不断地更替,在这个过程中,越早意识到自己熊的一面,就越不容易成为熊爹妈,就越不容易养出熊孩子,刷新也会更顺利些。既不要放大个体的作用,也万不能小瞧渺小个体的作用。
老有人没想清楚或干脆没想就轻易当了爹妈,所以在此友情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