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分享第七天 18.6.15
儿子从小就话多的很,你要是听他讲话,有时候会觉得累,我记得很小的时候,他还特别喜欢插话,比如我跟同事或朋友在说话时,他总是跑过来打断我们,对着我说他的事情。
那个时候,我常常训斥他,告诉他这样不礼貌,但是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效果。
儿子奶奶说,这点随他爸,他爸话就挺多的,而且多数都是废话。所以我将儿子的这种不太礼貌的多话插话归结为他父亲的遗传,虽然无奈但似乎给了自己一个台阶,没了自己的责任,落得轻松。
很久以后,当我开始接触心理学,慢慢明白了一些问题,才知道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有自己的责任和问题。
没错,儿子从小话多,是因为我根本没有好好听他讲过话。
还记得刚能牵着他的小手散步的时候,他会在我耳边不拉不拉说很多,我多半是敷衍的回应,很多时候脑子会跑神,会想着白天工作上的不愉快,会想着跟他父亲闹的别扭,没错,那个时候,我自己处在很混沌状态,觉得身体能陪在他身边已经不容易了,心里根本听不进他说的那些童言稚语,并且并不觉得他说的那些奥特曼打小怪兽是一件多么重要、很正儿八经的事儿。
而我在跟别人说话的时候,就会很认真,因为担心如果自已跟别人说话时不认真,就会显得不礼貌,落人诟病。
现在站在儿子的角度看我,他那个时候一定会觉得我跟别人谈话时的状态是认真的,专注的,是用心在听的,所以他总是想在那个时候打断我,想让我在那个时刻也用那种状态听他讲话,但是我并没有理解,没有看到,反而责怪他,想想都替他委屈和难过。
为什么写这些呢?因为今天跟儿子聊天很开心,开心得觉得自己从前浪费了许多美好时光。
儿子青春期以后,我去接他放学时经常会无法预设他的状态和心情。有时阴沉沉的,似乎心事很多,问了,就说没事,或者戴上耳机听歌。但有时也会像今天一样,眉飞色舞,语速快得我稍微一分神就听不清楚了,有时唾沫乱飞,偶尔需要擦擦口水接着说,滑稽得很。
因为现在的我比过去稳多了,所以即使遇上他不想说话的时候,我也不再去追问,只是安静开车,但是如果遇上他想说的时候,我也会让自己很认真地“听话”,而且久了,我发现他说的事情,真的非常非常有意思。当我试着放下一些对他的过度控制和要求,试着调整纠错思维后,我们的话题也更为宽广了。
比如今天,他告诉我昨天考完试后整个宿舍楼都是兴奋的,宿管根本管不住,只是无奈地拜托孩子们小点声。
他还说他们班主任考试提前三周就开始总动员,天天叨叨叨,更年期提前了,班里同学都不care她。
他还说觉得考得英语超级好,然后立马就发微信给特长班的老师嘚瑟,我没憋住,说你可以等成绩出来再告诉老师呀,万一答案有差错呢。他立马急了,不会的,我只错了三处,也就三五分吧。
他还说要给我列个计划,指导我怎么学好英语,信心满满的样子,完全忘了他妈的英语是学渣的基础。
再然后他说暑假要跟同学去新郑找一个女同学玩,还说那个女孩是新郑“一姐”,我问为什么那么称呼别人,他说因为那个女孩经常在空间发带着姐妹出来逛的照片。
如果是以前,他说这些我会着急的,但是我知道他嘴里的这些闹腾的孩子,其实都是好孩子,都是会为了考试拼早上拼半夜的好孩子。
他还说到他们考试的时候有个孩子趴桌子上睡着了,监考老师还把他搭在椅子上的校服给那个孩子披上,还对其他同学说,我们要像这位同学学习,人家不会就睡觉,不影响其他同学,也不做鬼鬼祟祟的事情,嗯,很好。
儿子跟我讲到这里的时候,我脑补了一下画面,笑到肚疼,我想,那个老师也是个聚焦正向的高手呢。
……
因为堵车,我跟儿子在路上聊了一个多小时,快到家的时候他想吃冰激凌,我们又跑去德克士继续聊。我发现,儿子的语速似乎慢慢缓了一些。看我看手机,问我有事吗,我说小花阿姨单位送的包场电影,让我去看,我在想要不你跟我一起去。
他很体贴说不了,你们去吧,回头我跟同学一起去,然后边吃边问我,时间来得及吗妈,我说来得及。但他还是很快吃完了东西。
那一刻,我觉得他像一个格外体贴的小绅士,让人觉得细腻而温暖。
我在想,是我做了什么伟大的事情吗,是我给他买了昂贵的礼物吗,都没有,我只是照常去接他,只是请他吃了个三十几块钱的咖喱饭套餐而已,跟平时的那个妈妈并无二样。
如果有,也许是今天她恰巧心情不错,而我也恰巧非常认真在听他讲话而已。
想要被看到,想要被倾听,这是我们作为人最基本的安全和归属的需要,这个需要无法满足前,我们总会想尽一切办法向亲密的人去讨要,撒娇,愤怒,讨好等等,无所不用其极,满足了,才能安生,如果一直要不到,会失落,会沮丧,会觉得自己是不被爱的。
而当被听到被看到的那一刻,那个需要才被真正的满足了,我们的心,也才安稳了,人,也便温柔了。
关注什么,就会得到什么。我看到了听到了她的阳光和快乐。
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