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今天看到了之前的山下英子的断舍离这本书,重温了一下,似乎每一本书,每次看到它的感觉都不一样。新的发现应该会给我带来新的感悟。
断舍离,不只是“扔东西”
“断舍离”:斩“断”物欲、“舍”弃废物、脱“离”执念。
“怡然自得”是个好词。人生路上无论遭遇什么困境,工作上无论碰到什么难题,首先要保持心灵的“晴空”。当太阳被任性的乌云遮蔽,内心被坏情绪肆意摆弄时,如果能找到一种方法,驱走乌云,重现晴空,人生才会变得阳光明媚。
你之所以无法放手的原因:有一个需要切实认清的现实:我们身处“物质过剩”的世界。明白自己“不能收拾家务”的心理机制,重新审视自我的物质观,为断舍离的实践活动装上助推器。
断舍离,就是“扔东西”
●不需要的东西,东西使用起来很便利,虽然没有坏,但是丢了也不发愁。
●不合适的东西,以前很重要,但是对现在的我不合适。
●不愉快的东西,长时间使用,但会有莫名的违和感和不快情绪。
难道“为了收拾东西而收拾东西”是我们的目的吗?实际上,我们真正想要的是“健康舒适的居住空间”。同样,使用之后再收纳同样也会花时间,所以更不愿意再重新放回原位,只会随意扔在桌子上或地板上。
还没扔,就开始发愁扔掉东西后会不会发愁
从实际情况上来看,“因为处理掉多余杂物,人生才重新恢复光芒”的人远比“因为扔掉了某些东西,之后特别发愁”的人要多得多。
有很多“必须去做的事情”,却“提不起劲儿行动”,这种“有心无力”的状态持续下去,会过度泄漏我们的精力(精气神)。这才是真正的“太可惜了”。
东西多的人往往面临的事情也多,首先压缩一下自己要处理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看清楚“对现在的我来说什么最重要”。
居所整体进行断舍离的要点
每次拉开橱柜,看见满满当当的一摞一摞衣服,总在唉声叹气“没有衣服可以穿”。而“衣着”在一定意义上是我们社会性的或精神性的自我意象的投影,因此“没有穿的衣服=没有想穿的衣服”相当于还没有稳定的自我意象。
●Step1 把柜子的门全打开,拿出所有的衣服,全部摆在面前。
●Step2 丢掉发霉的旧衣服、有裂缝划痕的破衣服等不能再穿的衣服,从“必要·合适·愉快”三个维度压缩衣服量。
●Step3 衣柜基本上是“看不见的收纳空间”,物量应该大约占空间的7成。从“易取·好收·美观”三个维度收纳整理,做到使用方便。
民以食为天。厨房整理是整备全家人生命基台的重要作业。在繁忙的日子里,我们也许会感到过于麻烦,但是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吃饭”,吃的不仅是味道和营养,更是“气氛”。煮饭时,不能急躁地撒调料,最重要的是创造美好的煮饭吃饭氛围,这会让饭菜更香。
断舍离改变人生
舍得便是获得。复位人生。做出最适合当下的选择和决断。
求学则日增,求道则日减。减之又减,终空无所有,无所有则无不所有。
如果把这种变化放在人际关系上会更好理解。比起不熟悉的陌生人,和坦诚相见的朋友一起工作,“思维的质量”和“行动的质量”更容易提升,也会带来好的结果。
“一看居所,就知道住这里的人的内心和人际关系的状况。”
“一看钱包,就知道这个人的居所状况。”
我们每个人都在有限空间、物件与人脉关系中生活,在什么样的空间消耗,用什么风格的东西,和什么样的人交往,这些构成了真实的自己。你的圈子越广,就越容易生活在别人的生活中;你需要的东西越多,就越容易迷失在物品之中。
做物质的减法,精神的加法
除了物质,令我纠结的还有我未来要走的路。每天让我纠结的不仅仅是物质层次的东西,还有精神层次的内容。我今天要学习什么东西,我今天要学多少东西,哪些又是优先级最高的,哪些是最重要的。
之前有写过只管去做和吃掉那只青蛙,用在这里似乎再好不过了,每天先去做自己感觉最难,最重要的那件事情,只管去做,做完之后再去纠结做哪些小事情。
不要把根本不需要做的事情做的很完美。再次觉得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计划会让我自己更加清楚自己一天的行程,这样就不需要纠结了。
明确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为自己想做的事情制定计划。开始行动。
写在最后:今日灵感瞬间
想着在每一篇有主题的文章下边
分享一下今天发现的有意思瞬间
1、自我激励,完成一件重要的事情和一件不重要的事情的时间一般是一样的。
2、此时此刻,对我来说最有价值的事情是什么?
3、如果您不知道为什么能够拿到工资,那么久很难不断的升职加薪。
4、开始重要的工作前,做好足够的准备。尽量的提前完成工作。
5、我们来算一笔账,一年如果想要读 100 本书,一个月就是 9 本,一周就是 2 本,三天1 本。
6、我们再来算一笔账,一天学习 100 个新单词,忘记 50 个,记住了 50 个,那么一个月是学习了 3000 个,记住 1500 个。两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
7、OKay,明天就忘记5 和 6了。🤣🤣🤣
🥰🥰🥰
又到底啦,我也是有底线哒。
都看到这里了不妨点个赞和关注吧,我可以看到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