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之美,历久弥新;民族美育,文化之始。美育为中华民族开蒙启智,立德树人,滋润心回,是最需深耕的一片沃土。
以美启心智,可以开蒙。古语有“人之初,性本善”,在纯洁无暇的玉石上,美育是雕琢其形的刻刀。“小时不识月,呼作自玉盘”是天真的心灵对世界之美的最初表达,也是最率真的表达。蔡元培先生也曾向正在摸索美育道路的我们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以美开心智,心灵才会永远散发光芒;以美立根基,成长之苗才会永远向上生长;以美启人生,未来之路才会永远笔直伸。故日:“美之育,人之初。”
以美树道德,可以立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用美的眼睛去发现美,我们可以从中收获人生道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亲情之美;“悄悄是别离的笙箫”传递出告别之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锐意进取之美......道德之树下,我们以美育为养料,结出了珍视亲情、勇敢告别和锐意进取等人生的果实,养育并教会了我们立人的意义。“美育之目的在于陶治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唯有通过美育,我们才能理解“美”,进而追求“美”,终实现“美"。故日:“美之育,德之立。”
以美滋心田,可以静心。君子爱美,可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快捷功利的繁荣“甚器尘上”的今日若是缺少了美育,又有谁还会在衰落遗失的边缘坚守呢?书中有美,于是周树人在闹市中也可以沉浸于文学的海洋;景中有美,于是徐霞客在陡崖边也可以感叹于自然的鬼斧神工;道中有美,于是孔夫子在礼乐崩坏的时代里也可以执着于对道的追寻。无论是乱世还是盛世,美育永远是对人类心灵最后一片净土的保护。故日:“美之育,心之静。”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我们要始终怀有“仰天可观自玉之光”的精神,始终低头深耕美育这片沃片。要坚信:只有勤于耕耘、施肥浇水,才能使这片沃土培养民族的品德修养,才能成就个人之福能扛起国家之任,才能奏响时代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