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很多校长读过这本书,确实晦涩难读,大约是译者的信达雅不够好。我也是逼自己读了几遍,大多数时间都是停留在1-3章上。但这本书确实很适合当下的教育者好好读读。
教育应该充满生气和活力。教育最大的目的,是促进自我发展。
自我发展才是最有价值的智力发展,这种发展通常在16岁到30岁之间发生。
“培养一个儿童如何思维,最重要的是必须注意我所说的那种‘呆滞的思想’——这种思想仅为大脑所接受却不加以利用,或不进行检验,或没有与其他新颖的思想有机地融为一体。”(怀特海《教育的目的》p2)
“我们先来说明教育上的两条戒律,其一,‘不可教太多的科目’;其次,‘所教科目务须透彻。”(怀特海《教育的目的》p3)
“在儿童教育中引进的主要思想概念,应该理解如何将它们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儿童从一开始接受教育起,就应该体验发现的乐趣。他必须发现,一般的概念能使他理解他一生中遇到的、构成他生活的种种事件。”(怀特海《教育的目的》p3)
批注:学习伊始,孩子就应该感受到发现世界的喜悦,他会发现,他所学到的东西,能够帮助他理解在他的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而这些,应该是最基本的常识,比如生活常识、安全常识……常识是构建知识体系最基本的认知与技能。
“对某一思想概念的证明,最重要的是通过实验证明或在逻辑上证明其主题的真实性。”(怀特海《教育的目的》p6)
批注:不能加以利用的知识是相对有害的。所谓知识的利用,我是指要把它和人类的感知、情感、欲望、希望,以及能调节思想的精神活动联系在一起,那才是我们的生活。
“教育是教人们掌握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这是一种很难传授的艺术。”(怀特海《教育的目的》p8)
批注:最理想的教育取决于几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教师的天赋、学生的智力类型、他们对生活的期望、学校外部(邻近环境)所赋予的机会,以及其他相关的因素。
“人的大脑从来不是消极被动的;它处于一种永恒的活动中,精细而敏锐,接受外界的刺激,对刺激作出反应。你不能延迟大脑的生命,像工具一样先把它磨好然后再使用它。不管学生对你的主题有什么兴趣,必须此刻就唤起它;不管你要加强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必须即刻就进行;不管你的教学给予精神生活什么潜在价值,你必须现在就展现它。这是教育的金科玉律,也是一条很难遵守的规律。”(怀特海《教育的目的》p11)
“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使学生通过树木看见森林。”(怀特海《教育的目的》p12)
批注:这观点与杜威提出的观点相似。我理解,是应该从生活中引发出学习的需要,这种学习应该拓展延伸开来,以生活为契机,进行系统地知识性的、创造性的学习,而这种学习又对生活有实际用处。
学校,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性格,其中包括爱的能力、仁爱的价值观、负责任的行为、自我约束和自我认知能力,能够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见解(包括捍卫对方说话的权利)等,这些都需要学校将教育教学的重点放在那些触动学生心灵的课程和活动上。所谓,好教育要看到30年后,是否有健康、体面的工作、幸福完整的家庭,以及对社会做出的贡献等,就是这个内涵。
“普通文化旨在培养大脑的智力活动,而专业课程则是利用这种活动。但不应过分强调两者之间这种简单的对立。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在普通的文化课程中,学生会对特殊的问题产生兴趣;同样,在专业学习中,学科外在的联系使学生的思想驰骋于专业领域之外更广阔的空间。”(怀特海《教育的目的》p20-21)
批注:普通文化,大约是指博雅教育?博雅教育即西方经典的Liberal Arts Education。 又可译为通识教育、文科教育、人文教育、通才教育、素质教育等。在现代社会中,博雅教育,被认为是一种基于社会中的人的通才素质教育。它不同于专业教育、专才教育。在东方,这种教育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的六艺教育和汉朝以后通常的儒家教育;六艺教育注重综合知识和技能,而儒家教育偏重人格和人文质素。博雅教育所涉足的范畴随着社会而变迁,到了近代,人文和科学都成为了博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致博雅教育又被称为文理教育。
专业课程是major courses,是某一个专业领域的课程,比如财会、商贸……
所以在西方教育中,对博雅教育(通识教育)是非常重视的,目的是促使一个人的精神成长,成为一个“自由的人”。
“我认为,所有以考核单个学生为目的的校外考试制度不会有任何结果,只会造成教育方面的浪费。”(怀特海《教育的目的》p24)
批注:如今,校外培训机构的气势,依然压倒学校教育,这是不是一种浪费?
“一个不重视培养智力的民族注定将被淘汰。”(怀特海《教育的目的》p26)
“责任来自于我们对事物发展过程具有的潜在控制。当可习得的知识能够改变结局时,愚昧无知便成为罪恶。”(怀特海《教育的目的》p26)
批注:这句话反复读了几遍,在上下文里才能理解。大意也许是,如果过于控制的教育,则带来的结果比不接受教育更可怕?
“我所说的这个原则不过如此——不同的科目和不同的学习方式应该在学生的智力发育达到适当的阶段时采用。”(怀特海《教育的目的》p28)
“认为较容易的科目应该在较难的科目之前学习,这种观点并不对。相反,有些最难学的东西必须先学,因为人的先天秉性规定如此,也因为这些本领对生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婴儿呱呱坠地,他面对的第一个需要用智力解决的问题是掌握口语。要把意思和声音联系起来,这是多么艰难的任务!这需要对概念和声音作出分析。我们都知道婴儿做到了,而婴儿这种奇迹般的成功是可以解释的。所有的奇迹都是如此,然而对智者来说它们仍然是奇迹。我所要求的不过是,面对这样的例子,我们再不要说把较难的科目放在后面学这类蠢话了。”(怀特海《教育的目的》p28-29)
“你没有具备阅读能力时不能读荷马的史诗;然而,许多孩子聆听母亲讲述的故事,许多成年人在过去的年代里借助吟游诗人的诗歌,阅读《奥德赛》的故事,在充满传奇色彩的大海上遨游。那些有组织才能的愚钝的人,不加鉴别地应用某些科目必优先其他科目的原则,已经在教育中制造了干涸的撒哈拉沙漠。”(怀特海《教育的目的》p30)
批注:所以,在给幼儿念故事时,我赞成那种一开始就学习人类历史上值得人阅读思考的优秀的作品的做法。早一点引导孩子阅读经典,提高阅读品位非常重要。在母语阅读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时候,实际上可以跳脱开所谓螺旋式上升的教材,通过大量阅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所谓的循序渐进,在语言学习里,可能不恰当。
“说到智力的发展,我要用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运用阶段来描述这一过程。”(怀特海《教育的目的》p32)
“浪漫阶段是开始领悟的阶段。人们所讨论的题目具有新奇的活力;它自身包含未经探索的因果逻辑关系,也以丰富的内容为探索者提供了若隐若现的机会。在这个阶段,知识不受系统的程序支配。这种系统是为特定目的逐渐建立起来的。这时我们处于直接认识事实的阶段,只是偶尔对事实做系统的分析。从接触单纯的事实,到开始认识事实间未经探索的关系的重要意义,这种转变会引起某种兴奋,而浪漫的情感本质上就属于这样一种兴奋。”(怀特海《教育的目的》p32-33)
批注:小学是浪漫阶段,需要呵护激情澎湃、点燃对探索、体验的热情,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恋爱般的想了又想的渴望。令人担忧的是,上海的寒暑假成了超前、提前学习课本知识的时间,这是错误的!过度的知识性学习,恰恰扼杀了学习的激情,造成儿童较早出现厌学乃至厌世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