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拥挤的小城,自行车是最方便的交通工具,不必担心停车难、单行线,只要老老实实地骑车,小城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在二十分钟内到达。
昨天,我要去下面的镇上交一份材料,地图显示三公里。不远,因为没去过,所以觉得偏僻。怎么去呢?当然是骑车。我的决定遭到嫌弃,有车为什么不开去,那边停车方便的!其实我如果开车,车技更应该被嫌弃。反正都要被嫌弃,我还是选择自己喜欢的吧!
车往北骑,经过一段小路,走上国道,变得很宽敞。虽然开着导航,因为我的方向感足够差,自以为是地抄近道,发现是死路,然后折回。不过,很快找到了目的地,路上的小插曲不失为一种乐趣,因此我还看到一大片结子的油菜杆,想着明年春天,粲然的油菜花一定很美。
关于骑行,我虽然不是发烧友,但应该也有几次特别的经历。
一次是在乍暖还寒的时节,我们一行人放弃乘公交汽车去看桃花,逆风骑了一上午,还找错了地方。好在顺风折返比较省时省力,终于在太阳下山前找到桃园,在刚刚种好桃树的山上,美美睡了一觉。
一次是在新疆支教的周末,食堂工作的杨克邀请我和莎去采桑葚。我们轮流载着不会骑车的莎,行驶在乡间的土路上,欣赏着察布查尔的景色。伊犁河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这里塞外江南的美景,已经进入夏天,杨树很高,叶子很密,有阴凉,风吹在身上很惬意。骑到一大片田地,杨说我们到了,我四处张望,也没什么发现。我们推车走进田里,水渠边生长着一排粗壮的桑树,挂满了深紫色和粉紫色的果子,我们三个人从树上摘果子,大口地吃着,很甜,这就是《舌尖上的中国》上常说的大自然的馈赠吧!吃爽了我们也采了一些,准备留给其他的小伙伴。“清水河你们去过吗?”“没有哎,远吗?”“不远”“走,看看去”。于是,车子继续前行,一个小时左右,我们经过了一个“清水河”的牌坊,发现其实这里就是伊犁河的一段。车子扔在河堤上,我开始回想:刚来到这座小镇,是二月底,早上六七点钟,还是漆黑的。中巴行驶在蜿蜒的小路上,路两边堆积着高高的雪,当驶过传说中的伊犁河时,我们一车人都惊奇地张望,也没能看到伊犁流淌的河水……现在,进入雨季,河水上涨,漫上河堤,水势汹涌。马儿习以为常,结队低头啃着野草;能歌善舞的维族人,在阴凉处铺好毯子,开始了欢快的聚餐;莎终于找到了气球大小的“蒲公英”,我和杨则百无聊赖地往河里扔石子,比赛谁扔得远。回程天气骤变,下起了雷阵雨,杨带我们来到他家避雨。杨是回族人,我们也很幸运参观到回族的特色民居。雨下得很大,我们望着杨克家的菜园果园,等着雨停。杨家一只毛茸茸的小绵羊引起了莎的注意,她伸手,小羊就不住的舔她,引得她呵呵的笑着。雨过天晴,一切焕然一新,真的是眼前一亮的感觉!为了早点赶回去,我们抄了一条近道,然后经历了一条目前人生中最最泥泞的路,洗车又花费了我不少时间。
还有一次是大学临近毕业的时候,我和三哥想要完成骑出盐城的夙愿,这个想法还得到了资深骑友森哥的支持。早上七点,我们草草吃了饭就出发了。一路上大路小路切换,骑到中午还没有出盐城。下午两点到了大纵湖,眼看马上就要出城了,开心得无以复加。附近有一个古镇沙沟,是吕神的家,隶属泰州,也就是说,到了那,我们就达成目标了。路边的老乡说,还有五里路就到了,我们骑了半小时,再问别人,告诉我们还有十里。方向没错,是第一个老乡预估太差。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一座大桥下坡,看到了“沙沟欢迎你”,我们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古镇的建筑集中在一条老街上,明清木结构房子,雕刻精美。主人操着方言打电话,三哥听懂大概,意思就是天天有人参观我们家,好烦!想想也是,如果我家完全开放,一点隐私都没有,我也会不耐烦。于是,我们识趣放弃爬楼梯参观二楼的想法。回程是最艰苦的,我的喉咙呛了太多冷风,不住地咳嗽,加上一天没怎么吃东西,也没了力气。三个人就这么咬牙坚持,晚上八点回到了母校,感觉身边的每个路人都亲切了不少。
回忆总是美好的,不疯狂,甚至幼稚可笑,但回味起来总是别具味道,也正是这么多寻常的片段,组成了我们不寻常的经历。
感谢生命中的你们,让我的过去和将来都富有意义。
即便我有很多想法被搁置,很多兴趣被中止,很多记忆被忘记,但我还是愿意花上一个下午搜肠刮肚,去回忆曾经的我们,提醒自己勿忘初心;也为未来的自己,积蓄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