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漉漉的黑树枝上面,总是能看到花瓣数点”-----诗人庞德
相比于大一的迷茫和不知所措,大二的我感觉自己稍微有一点方向了,但是我也明显地感觉到我失去了一些类似较真的执着,甚至有很多时候都会感觉很焦虑,究其根源,或许是目标还是那么地模糊而捉摸不透......
从上大学伊始,我就为自己定下了四年的目标---考研,这样的目标似乎比任何不知道大学四年该干什么的人要好很多,也很令人欣慰:小小年纪,知道就业不易,有此觉悟。实际上,可悲的是,我虽有此志,却也因此多了份焦虑。
我父母一直说我,有着老鹰的志向,却没有老鹰的本事。我每每都不服气,坚信自己跟别人是不一样的,坚信自己能有所作为。在上大学之前,我们的目标很明确也很简单,就是努力考一个好大学,而具体怎么做,老师用作业引导你,学校用晚自习帮助你,同学用成绩激励你,那个时候的你,虽然有压力,晚自习结束回家的路上也会苦恼,但是你每一天都在为那个逐渐清晰的未来在努力,哪怕那也并不明朗。
人们往往都说,高考是座独木桥,随着近几年高考制度的改革,这座独木桥也拓得越来越宽,当越来越多的人走过了这座桥,看到了一望无际宽广的大草原时,却不知道接下来怎么走了......这个时候,我抱着类似较真的执着想要去找一个伙伴,却最终发现志同道合在这多样的社会是多么地难得。我开始怅得怅失,刷着知乎,想从大神的帖子里复制粘贴成功的经验,帖子看的热血沸腾,放下手机,又不知从何做起。别人的路终究是别人的,我们无法复制,走一条并不属于我们的路,注定是辛苦而没有结果的。
于是,我们比没心没肺的人活得更加焦虑,比勇于挑战的人活得更加颓靡。
小学的时候,数学老师常说,脑子不动会锈掉的,我当时害怕得要死,一直默默告诉自己,一定要多动脑子,可是自己又时常困惑,脑子该怎么能动起来?现在想想,小孩子有时候的幼稚可爱到令人发笑。笑过之后,又觉得可悲,这明明就是现在我的生活状态啊,我时刻告诉自己要摆脱颓靡的现状,却又不知如何去做。
值得庆幸的是我还会焦虑,我想我还有得进步。诗人庞德说“湿漉漉的黑树枝上面,总是能看到花瓣数点”,无论现在经历着怎么样的黑暗,忍受着怎么样的焦虑,我们都要始终拥有绝处逢生的信念。
另一个“可怕”的名词--孤独,我们似乎经常见到它,甚至我们还特别喜欢在各种地方运用它,颇有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你第一次真正的感受到孤独,是在什么地方的什么时候?是傍晚只剩你一人的宿舍,是闺蜜去陪了男朋友而丢你一个人吃饭的食堂,还是在嘈杂的饭桌上无一可嬉笑怒骂的人的时候?
暑假里,高中好朋友让我一起玩游戏,对游戏不感冒的我肯定是拒绝了,他反问一句,那你舍友玩的话你不玩岂不是很不合群?我干嘛为了合群放弃自己的原则,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有的人打游戏是为了开心,有的人不打游戏也是为了开心,大家的初衷都是一样,只是形式不一样。
在大学的一年多的生活让我明白,孤单有时候会给你更多自己的空间。孤单一开始的时候会让你有孤独之感,习惯了之后,你才明白那根本不是真正的孤独,那不过是一个没人陪的小孩的一些失落之感而已。
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