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篇影视看下来,让我感触最多的就是,生存与客观规律的关系,是怎样的?在怎样的环境下,应该为谁而做出怎样的选择?
电影开篇讲述:人类的行为活动越发加重了全球变暖所带来的温室效应。在领导呼吁全球变暖问题不容忽视的争议下,环境组织和世界各国等79个国家于2014年在大层气中发射了代号为CW7的冷冻剂。人类仍想控制世界,征服自然。但不久后,出乎意料地,CW7冷冻剂失控地把地球推入了极寒的冰川时代,生命灭绝殆尽,只有为数不多的数千人登上了威尔福德工业开发的列车(雪国列车),成为最后的幸存者或流浪者。
在这列车里,凭借威尔福德开发的永动引擎和严格的数据管控,配备各种完备设施,才得以构建了自主自转的独立生态系统,并以赖以生存地过去了17年。
生存的代价:
在面对人类生存,威尔福德把这列车看作是人类最后的希望与幸运,是人类的使命,是不可冒犯的和违背规则。威尔福德和吉列姆共同合作,并不惜利用权威、杀戮、血腥、欺骗等方式,只为了达到所谓的列车生态平衡或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1)列车整体的人口生命数量,必须严格达到74%的比例、2)维持不变的婴儿出生率、3)标准化的食物供给数,等等。为了实现以上数字指标,威尔福德采用直接(直接杀戮)和间接性(让尾厢列车的人自相残杀)的方法。威尔福德把这一切都看作是无法选择和逃避的生存抉择,这是对最后人类存亡的牺牲,似乎某种程度上,是伟大而带点神圣色彩。但对于生活在末尾车厢的底层人民,那只剩下对生存的绝望与残忍。某种程度上,这里的威尔福德更像是对世界的妥协、服从和适应。还是这里的饱受压迫和饥饿的基层人民,更像是动物性的欲望与取舍,为了活下去和生存下去,互相残杀和吞噬,哪怕刚出生的婴儿,也许是最可口美味的食物。
列车的车厢等级,映射社会阶级和背景问题。
列车既是一个社会缩影,末尾车厢象征着社会最底层的基础劳动人员,最没有保障,最为凄凉和竞争激烈。高级列车,象征着权利和权威的统治领导者。车厢头指着是仅少数的社会最高统治者,指引和带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方向。车厢分布和比例分配,象征着社会构造和财富或权利分配问题。当资源和生存空间有限时,只有拥有最多财富和权威,你才得以优先分配和获得,那必然带来淘汰和竞争。这也就带来另一个问题:公平重要还是相对平等重要?
影视中,底层人民为了获得食物、自由和权利,选举了具有领袖和气魄的柯蒂斯而引领者,去推翻威尔福德统治。在借助列车安保设计师和帮助下,找到并成功地打开了,通往首节车厢的重重大门,终于推翻了原有的层面状态。都说人类历史中,大多数革命都是由底层人民发动和暴动起来的。殊不知,这一切都是威尔福德和吉列姆为了保持列车的平衡,而故意设置的关卡的线索,只为了让柯蒂斯成为下一个列车守护者的“威尔福”。但是,谁又能保证:曾经最有利于底层人民的领袖,最后会不会也蜕变成了剥削压迫人民的罪魁祸首后,又变成了下一个“威尔福德”。
虽然影视后面,底层的反抗成功地推翻了高层的统治者,获得了食物和权利,但是列车的生态系统平衡却严重失控,导致列车最后倾倒。某种层面上,也反射中:当人不完整认知自我和世界时,人是失控和充满动物性的欲望,瞬间导致失衡。但是一个旧世界的失衡,必然迎来新世界的改造与重塑。
再底层与高层车厢人员争斗中,有一个特写慢镜头:列车玻璃受到抨击而出现裂痕,这时外界的雪花飘进列车内。之前的列车设计师,坚信到积雪正在逐渐消融,有可能重返外界。这也就是说人们一直坚信、恐惧或不再熟悉的外部世界(列车外)是存在重新生存的可能性。
最后结尾处,整个列车因内部争斗和外部撞击而覆灭,这也许会再引发出:底层人民是否应该反抗改革?
最终:基本车毁人亡之际,只有一个小女孩和一个小男孩,逃出列车,站在未曾站过的雪地里,看着远处出现的白熊。
似乎在说,无论有没有列车,外部世界永远都有它的规律和运作方式,人类也始终无法征服自然。又或许,人类曾经发射的CW7,只是对大部分影响,却不影响原本就生存在极寒的北极熊等生物,一切总皆有它的自然规律。又或许?人类冲破了原有禁锢和枷锁,在绝望中幸运的迎来了新一轮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