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8日周三 深圳 阴184/1000
【课程】《高效演讲》第10-15章+附录
【标题】阅读小感悟
【字数】1210
樊登老师说,他这样每周都会有很多场演讲的人面对陌生的话题、不同人群演讲时也还会紧张,也还有可能碰到“找茬”的人。
紧张是因为脑袋里面的“杏仁体”在起作用,基于人类原始的本能,不在自己舒适圈的时候都会紧张。
也不是有人故意要找你“茬”,是因为可能确实没有讲清楚某个问题,又或者听你演讲或者听你讲课的人就这个话题他(她)更有发言权、他(她)研究得更多时间研究得更长,只是要和你和大家一起探讨。所以放下你的骄傲和恐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如何处理上述这些危机,把危机转化为共赢,是未来自己践行演讲、教学计划需要注意的关键。
1、化解危机的小例子
胆子大的我两年前分享了“博弈论”这样的话题,恰好下面有位经济学博士(如果我事前就知道,会不会都不敢去讲呢?高I的我可能不会胆怯,但我一定会从另外的角度来诠释,避免正面冲突)。那天也一样,我在讲解前,不失时机地问了全场:在座的各位有多少人正在研究这个话题?话毕,博士举了手,说他一直以来研究这个话题,于是我非常诚恳友好地请他来分享。博士很友善也很善谈也很智慧,给大家分享了几分钟。也化解了我可能讲不清楚的危机。课后,他主动加了我微信,表示愿意继续交流相关话题,非常感谢这样热心的听众!现在很多上过我课的同学也会主动把他们的学习笔记分享给我,同样非常感谢这些同学们。
2、站在PPT的左侧
基于大家演讲及教学都使用PPT,我也免不了落俗,内容比较少时我会把PPT做得漂亮花哨些,让人看上去美观,不听我说看漂亮的PPT也会感官舒服点吧,当然内容比较多的时候我会把PPT做得比较简洁明快,因为内容多,PPT再花哨,大家听起来看上去都会很累,增加他们听和看的负担。
自己无意中吻合了书中站在PPT左侧的理论,并不是我早前就知道这个理论,而是我的习惯使然。
3、精进开头和结尾
看完书后,自我盘点了一下:我并没能开场7秒内抓住听众,目前看来我的开场并不够吸引力;可能要5分钟左右才能把注意力吸引过来。
而书中所说:高效演讲,开头只有7秒钟的时间,超过了这个时间,人们的注意力开始涣散,开始玩手机。心里会想:5分钟都是讲的废话,对我有什么吸引力,我为什么要坐在这里听你讲?你能解决我的什么问题?你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结果?……
再回想:结尾也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虽然最近自己想实施一个结尾,但因为最近都改为网络直播课,还没有来得及很好实施。今天开始践行在直播课上吧。
早前一直探究演讲教学中的“峰终定律”,也一直在回忆双证班的峰和终,给了我一些启示,但还有非常大的空间需要探寻。
目前反馈好、有人愿意听、有人说喜欢我上课,自我判断是讲课过程中亲和力强、微动作、微表情使人感觉舒服、也有部分人喜欢我的声音……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一直强调:我是老师,也是学员;你们是学员,也是老师;我们互为人师,相互探讨、共同成;也更多把大家当主角、从他们所需出发、理解他们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