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天气像极了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脾性,没完没了的阴雨,在这个秋意渐浓的季节里,让你穿上了秋裤却没了内裤。
千载难逢双节八天假(除了我),你好长啊,假期!感谢雨雨雨,让拥有八天假的你和不放假的我一样呆在屋里,想想就好开心。除了上班我就是读书啊,终于在好友读书排行榜上进入前三甲!不过排名靠后的好友也许是回家薅花生或者掰包谷了,耕读传家,咱们异曲同工了。
说起来读书,其实我并不算是痴迷者,不过我发现我的生活好像离不开书,我做不到一写文章就引经据典,我想做到的是雅俗共赏。喜欢课外读物是从初中开始的,“闲书”总是比正经书读起来有意思。
读初中时候一到星期天就去舅家住,他的藏书有限,基本都被我翻了个遍,包括他订的中学生作文报也不错过,当时觉得《菜根谭》里的话好有道理的样子,无形中行事做人有模仿。
高中时候同学们中间流传的比较热的书要数郭敬明的了,而对于我,一个来自山村的孩子来说,可能只会在《平凡的世界》里找到共鸣。然而,青春躁动的心总很容易接受新事物,于是我很快也就读起了《梦里花落知多少》《夏至未至》,在一个下午的地理课上,王老师在讲地质构造,班主任刘老师从窗户伸进手来收走了我的书。
大学里有大把的闲散时光,你若不运动,不兼职,不恋爱,那你就只有去看闲书了。蔡俊的悬疑系列看的我脑袋发紧,废寝忘食;承载着我曾经的教育理想的一本小说《酥油》,读的我热血沸腾;扮演我大学时期性教育读本角色的《失乐园》;海岩那些被拍成电视剧的大部分小说,以《玉观音》为代表;还有纪伯伦,雪莱,卢梭,但丁……那些虽然不能完全读下来吸收精华,但也熏陶一二的外国文学。
工作后,婚后读的大都是武志红,崔玉涛,尹建莉,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洛克,杜威……读着读着发现在彼处读过的东西,在此处又会碰上,这个时候就觉得特别的亲切,所以我相信,如果我们读的书足够多,我们的知识就会融会贯通起来。
我看闲书最不开心的事情是有人借书不还,最开心的事情要算是朋友赠书了。
2010年与农大聂小小结识,她带我接触了汪曾祺,梁实秋等人的散文,后来形成了我独特的散文阅读口味,不喜欢太细腻的情感表达,而喜欢生活化的散文。在大学认识同系不同班的宛南燕少,他赠过我《笑傲江湖》等书,我俩在赠书,借书,还书中发展成了不远不近,不卑不亢,沟通有效的低调恋人关系,毕业后众人方知晓。
2014年圣诞节,我俩大婚在即,高中挚友阿庆寄来一箱子书,从杂文到诗歌到生活小品门类齐全,考虑之周到叹为观止。另有高中复读时收到戚同学送的安意如《漫漫古典情系列》,伴我读过最难熬的复读时光。
朋友送的书往往是经过挑选和细读的,带有自己的感悟,所以一般不会被我闲置。人说交情再浅也要送书,如果你准备送人礼物,难以决断,那就送书吧,错不了。
我喜欢纸质书胜过电子书,所以我也喜欢买书。大学时候兼职,每月发了工资必做两件事买书和存钱,这两件事都会让我有“我是富婆”的错觉。有人说“书读完就搁置了,花那冤枉钱干啥。”我问“那你花钱买的衣服过时了呢?花钱吃的美食又如何了呢?”无非是变成令人头疼的负担和排之而后快的粪便罢了。
读书也不见得是越多越好,读书的关键是用书,陶行知先生说“书呆子要动动手,少读一点书。工人,农民,苦力,伙计要多读一点书……书是一种工具,和锯子,锄头一样。”
“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成人(能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我们应该坚信“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最后请允许我用台湾高希均教授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自己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