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每个人都在接触的东西,但是在学校教育这方净土却缺失,暂时远离——商业教育】
细读这句话,有些苦涩。有多少好的课程,只能在学校的高墙之外徘徊。
小学六年,是奠定一个孩子人生的基石。作为一个培养“人成为人”的教育,必须要考虑人的全面发展。只抓“语数英科”这些考试科目,让孩子只会应试,这样的小学教育是一种残缺。
如何弥补一个学校课程资源不足和师资不足的现象呢?当下,优质的网络课程就是一个非常棒的补救措施,但有多少小学愿意让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充实到校园呢?一句话,一切以考试科目为主……
【商业教育它不像语、数、音架构这么清楚,它是一个综合体,而管理又是作为对一个人的核心教育。】
当我看到这张图,我立刻就联想到了南科大实验二小唐晓勇校长,他的学校有一门职业规划PBL课程。同样是体制内的学校,但好似一些“无用之课”却无形中塑造了孩子今后人生中的“大用”;而看似在今日起到“大用”的课程,在未来孩子的人生中,缺“毫无作用”。这让我想起《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财商教育的第一版块——管理,我认为是极其重要的。假如在小学阶段,一个孩子就有一定的自我认知能力,具备公民的素养,并且建立初步的团队组织管理能力,等到他的人生目标一但确立,他便建立一定的合作关系,建立契约精神。
人为啥要读书?最终也是为了自己能有尊严地存活在这个世间。能成为一个创业者,有一定的经济自主权,就会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今天的学习,就是要成就未来的人生。
财商教育它是一门统整课程,千万不能将它割裂地理解。
财富的理解力、胜任力、责任感。体现在生活中就是一个:理性的消费者、财富的创造者、幸福的公民。
肖教授谈“财商教育”,我在课后回忆有以下几点印象特别深刻:
1、肖教授首先明确了企业家对社会所取得的作用。一个企业家对国家的重要性。
2、小学、中学、大学对财商教育脱节问题。
3、为何财商教育在中国的教育体系内会出现空白?是否跟中国文人羞于谈钱有关?
答:跟“计划教育”有关,跟“苏联式的教育”有关。
4、国外财商教育举例。
美国小学三年级“财商课”作为独立的学科;英国开设“财经素养课”,将文学、数学等学科渗透融合。
5、具有企业家潜质的孩子,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6、财商学习的最佳教学模式。
7、企业家的角度看中国的基础教育。
8、企业家需要情商大于智商?
9、为何985、211的毕业生很难成为企业家?
10、欧美的多元评价,运动好、社会活动做的好,公益做的好,领导能力强,不是唯分数论。好的教育系统,承认人的多样性,多元智能理论。我们的教育在设计的时候,不好单纯地为那些985、211的孩子设计,而是要考虑到每一个孩子的想象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
11:信仰对企业家精神的培养。
第一阶段:物质
第二阶段:尊重社会地位
第三阶段:信仰
张謇的例子,信仰在背后巨大的推动。
听一节讲座,记录下这些文字,对教育又多一层理解。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尤其是教师这个行业。每天拿起手机,提醒你软件要升级;打开电脑,系统催你要升级;而作为从事教育的人,更是无法抗拒“自我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