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失规避(英语:Loss aversion)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收益正效用的2至2.5倍。损失厌恶反映了人们的风险偏好并不是一致的,当涉及的是收益时,人们表现为风险厌恶;当涉及的是损失时,人们则表现为风险寻求。
人们对“失去”比对“得到”要敏感得多,也就是赔掉5万元时承受的痛苦,比赢得5万元时获得的快乐,要高出许多。这就是消费心理学中著名的“损失规避”效应。
比如,炒股的都有体会,如果赚钱了尽早卖出,落袋为安,一般人都拿不住赚钱的股票。如果赔了,则倾向于攥在手里,一直持有,或者说不愿意接受自己的损失。
统计数据显示,股民持有亏损股票的时间远比持有获利股票的时间长得多,这大多是由于人们不愿意“割肉”,而宁愿“套牢”。
再比如婚纱影楼,拍一套写真299给10张照片,取照片的时候,100多张里面哪个都舍不得删掉,结果选择80张也是意料之中。这就是利用了损失规避,失去比得到敏感的多。
中国古人很早就洞悉了人的这一心理,《菜根谭》里面有一句:“恩宜先淡后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威宜先严后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施恩应该先实小恩再实大恩,这样他人才会记得你的好处,对你感恩戴德。反之,先施与大恩,后施小恩,因为之前的大恩撑大了他的胃口,后来的小恩就好像剥夺了他原本应得的东西,让他感受到了损失,心里不悦。商道即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