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深圳宝安——半个故乡
深圳宝安,曾经是我的故乡,半个故乡。他乡故乡,第二故乡。
搜索枯肠,那是多久之前呢?似乎已经过去很多年了,又似乎就在昨天。
那时,经朋友介绍,我们从老家秭归搭乘长途班车到了深圳宝安区福永镇,就地安营扎寨,在一家五金加工厂找到了一份工作,做了一名冲压工。也就是在那里,我知道了一些小小的金属制品,它们是怎么样生产出来的。那时候,自以为我们的青春就像是雄狮猛兽,然而五金厂那些牛高马大的机器,那些冷冰冰硬邦邦的机器,却不把我们放在眼里。
冲压工的工作很枯燥,风险也很高。我们成天面对的钢片铁片,一卷重达好几千斤,然后经过动力叉车叉起,搬运到冲压机旁。把铁片拿出一截,放进冲压机的嘴巴里,然后脚一踩,机器就会垂直压下来,压出一个个产品。模具不一样,产品也就不一样。看起来简简单单,其实不然。不说那铁片钢片划一下,小打小闹出点血,单说那机器压下来的压力少则几吨,多则几十吨,我们得小心翼翼,要不然,一旦疏忽大意,可能一根手指就没了,十指连心钻心疼呢,可能一个手就叫冲压机吃掉了,甚至一个手臂就永远不是自己的了。
那是一段胆战心惊的日子!
那是一段战战兢兢的日子!
尽管我们小心着,小心着,在年底,还是有人出事了。是我们可怜的工友,他的一个手臂叫冲压机压断了,断臂血淋淋,我们都不敢看,不忍心看。也是因为那个事情,我在宝安那块热土上,开始写作打工诗歌《打工万岁》,借写作来抒发我内心的感情,那首长达五千行数万字的诗歌呀,我断断续续写了两年二十四个月。
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那是一段青春绽放的岁月!
每天除了上班下班睡觉,我其余的时间都拿来寻找灵感,创作诗歌了。有时候灵感枯竭,变成枯井了,我就到万福广场去走一走,转一转,然后,灵感就像我窗前的鸟儿一样,自己飞进了笼子里,然后我迅速掏出随身携带的纸笔,刷刷刷地记下所思所想,然后大步流星,赶回工厂的宿舍,趴在硬邦邦的铁床上,写我的诗歌《打工万岁》。
是的,打工万岁!
打工很苦,打工很累,异地他乡,几十万人,似乎除了我们三四个人,再也不认得另一个人了。背井离乡,那就是背井离乡。作为一个冲压工,心中常常充满了苦闷、孤独和寂寞,因为那些机器是那么冷酷,但那时,我们没有别的出路,也就只能先那样了。没有语言可以形容我们心里的感觉,除了“万岁”两个字,那是我们心里的声音,那是千千万万宝安打工人心里的声音,那是无声的呐喊,无声的尖叫,也是无声的快慰!
日子就那么过着。久而久之,我们似乎成了半个宝安人。渐渐地,认识了别的老乡。渐渐地,身边有了朋友。渐渐地,我的诗歌越写越顺,越写越长。
宝安,宝安,报了平安!那是给远方亲戚朋友最好的礼物。宝安,宝安,保了平安,那是给自己照了镜子,给身边五湖四海的打工朋友画了画像。我想,无论如何,我的诗歌要写下去,说不定某一天,还能出版成书呢!
宝安,宝安,宝宝的平安,那是给年轻爸爸妈妈的笑脸儿,他们已经在宝安扎下根了,落地发芽,开花结果了。宝安,宝安,不知不觉,好几年过去了,那块宝地,那片福地,那个安乐之地,似乎成了半个故乡,他乡故乡,或者说第二故乡。
感谢宝安呀,那段百炼成钢的岁月。一开始,我们就像是来自山里的兰花草,弱不禁风,跌跌撞撞找不到方向。后来,我们成了一棵棵树,绿洲里的一棵棵胡杨树,不怕任何风吹雨打,在宝安的土地上傲然挺拔。
感谢宝安呀,那段成长历练的岁月。多少年过去了,它依然在我的生命之河汩汩流淌;多少个春秋一晃而过,它依然在我的记忆之江碧波荡漾,泛起了一圈圈涟漪;多少个梦醒时分,它依然像一个神秘的声音,在我灵魂山谷里产生了回音,就像驼铃声声,更是青春的风铃,摇曳微微晨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