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读一本好书,犹如品一杯香茗,宁神静气,沁人心脾;读一本好书,犹如饮一壶烈酒,酣畅淋漓,醍醐灌顶;读一本好书,犹如与智者对话,细细品味,获益匪浅。
很幸运地,我就遇到了这样一本书——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是前苏联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编著的教育学著作。在该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分条列出了100条建议,这些建议涉及教师具体教学环节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处理学生的家庭作业整个教学流程,也包括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把握好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发展,还涉及教师如何促进自身发展、提高专业水平等问题,旨在帮助教师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每每和他人谈起能影响并改变我教学方式的书,我脑子中第一反应出来的就是这本书,当然,它也成为了我以后处理各种教学“事故”的理论根基。现在,我想把我从这本书中获得的改变与成长分享给大家,期望借由这本书,我们能行走在幸福的教育道路上。
阅读教学,服务孩子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第6条中谈到:对于“后进生”的工作,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在第19条中谈到,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他在这条中提到: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问题不仅在于阅读能挽救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而且在于借助阅读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力力量就越活跃。
以往的教学中,我对孩子的补课就是听写生字词,背诵古诗词等,费劲不小,回报很少。曾经有一段时间,我都怀疑自己有没有教学能力,会不会耽误有的孩子,但是,读了这些理论,我知道了,要给学困生补课,就是让他们“阅读,阅读,再阅读”,我也愿意去尝试。
在2022年的网课期间,我从培养女儿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开始实践。起初我只是让两个女儿纯粹、大量地阅读,没事时就和她们一起阅读,我还经常利用茶余饭后的时间和她们聊书:聊聊故事中的人物、说说读后感受、学学人物的换位思考、学习写作方法等。我家小女儿当时上三年级,已经能够做到一天读一本书,并且能说出书的大概内容;遇到有趣的故事,还会绘声绘色地讲给全家人听。有一次,她竟然从书架上取下了一本外国名著,津津有味地读起来,此刻,幼小的心灵似乎已经有了大大的梦想。大女儿就更不用说了,阅读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写作时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劳动教育,辅助孩子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种教育学生的方法“只有那种在亲身的劳动中发现、显示和看到了自己的人,才能真正成为可教育的人,才能敏锐地感受到长辈(父亲、母亲、教师)的道德力量的影响,特别是敏锐地感受到集体的影响。应当通过劳动教育来发掘一个人的心灵,发掘每一个人身上所蕴藏的那个唯一的源泉,而这种源泉经常是被表面上的冷漠,无所谓和消极的状态所掩盖着。”对我们的教育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教育也在我们眼前化作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很少能想到用一些辅助手段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遇到了这本书,我还是决定进行尝试。暑假开学,我遇到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宝贝,其中,王思朝同学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别看他长得白净秀气,可一身的坏毛病——上课经常发呆,不写作业让我头疼不已。为此,我试过很多种方法:坐在第一排我亲自监督、和一个优秀的学生做同桌、和家长沟通共同督促孩子的学习,等等,效果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这可怎么办呢?幸好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劳动教育对于学生智育的发展,我也在王思朝的身上进行试验,让他收发作业本、整理劳动工具、做核酸时发晋快检码、关饮水机与一体机,孩子做得不亦乐乎,脸上经常绽放自信的笑容。慢慢地,我对他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他在学习上也能如干这些事情一样积极主动,孩子点头答应。看着他一天天的进步,我感到很欣慰,劳动确实让他改变不少,相信在将来的某一天,他一定会活成自己最好的状态。
家校共育,携手孩子成长
《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学校和家庭一致行动,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以前,在教育教学中遇到难解的问题,我习惯于寻求同事的帮助,但是时间一长,总会给别人留下“无能”的印象(我的想法)。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不断地借助网络帮我解决问题,但是自身并没有太大的成长。遇到了《给教师的建议》,它犹如一缕春风,吹开了我心中的阴霾。
今年暑假开学第二天,我让学生写了一篇日记《开学第一天》。因为疫情,开学的那天,家长都没有进学校,是老师们和高中学生帮孩子们把行李搬回宿舍,生活老师帮忙铺的。开学第一天的场景,也许会是孩子们一生当中难忘的记忆吧!我就和他们一起回顾当天的情景,让他们说说与以往开学的不同,并相互分享最令人难忘的一刻,孩子们七嘴八舌,相互交流讨论了十分钟左右,接着我让孩子们拿出本子和笔,写先下了这篇日记。因为孩子们真正参与了开学那天的场景,所以他们有话可写,大部分学生不到下课就完了,我让他们先自己修改。等我在教室里面转的时候,发现王思朝只写了两行,其实心里非常火大,真想劈头盖脸骂一顿,但是想想,他其实以前就是这个样子,我又不是不了解,所以就帮着他回顾了开学那天的场景,然后引导他把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就是一篇日记,无奈孩子水平有限,两节课都没有完成任务。这可咋办?我就让孩子晚上拿回房间去写,并联系他的妈妈,告诉她和孩子一起完成《开学第一天》的日记,并且让她要鼓励孩子大胆去写,写完之后要及时表扬孩子,还告诉她,孩子晚上回来之后一定要让孩子阅读,或者从喜马拉雅上面听故事,读的多就有话可写。家长非常配合,每天晚上都会把孩子阅读的照片发给我。当我在一次课上听到孩子读文章有困难时,我就告诉她,晚上阅读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出声去读,这样不仅会提高朗读能力,而且能增加阅读量,慢慢地写作水平也会提高。虽然一个多月的训练看不到多大的效果,但是孩子从刚开始的三行,到现在的五行,到半页,每发现文章中的一处闪光点,我就大肆地表扬孩子,以增强他的自信心。看到孩子在写作方面一点一点地进步,真为他感到高兴,我愿意像《牵着蜗牛去散步》中的“我”一样,和孩子一起领略成长过程中的意外与惊喜。
感恩遇见,一路同行!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犹如一盏指路明灯,照亮了我的教学之路,使我在遇到难题时不再彷徨无助。亲爱的同事们,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有100条适用于我们的教育智慧,让我们把它捧在手中、放在枕边、用于实践,借由它,一起行走在幸福的教育之路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