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写文字来,我的第一次应该在小学三年级。那时有一篇写大红公鸡的课文,象顺口溜一样,我的第一点文字就是模仿着,也写了百几十个字,不过写的是花母鸡,居然还被老师夸奖了,令我信心大增。
小小母鸡责任大,或者下蛋或作妈。
一无是处只啄米,迟早锅中滚油花。
我们的童年,没有电视,没有网络,没有游戏机,但却有大量的小人书。什么《斗鲨》,《黑桃皇后》,《敌后武工队》,这些都成为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那时,我家阁楼上至少藏有上百本小人书,但我的阅读量却不知成多少倍地往上翻了,因为我们与其他的伙伴都是交换着看的。
那时,每本小人书的扉页上都写有自己的名字,以免被别人混走,另外还必有如此字句: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借了不还,全家死完。
也许我花在小人书上的精力太多了,以至于母亲将书或者藏起,或者送人,甚至威胁我,都要烧掉。母亲没什么文化,但她希望我有出息,差点做出“焚书锁娃”的举动来。
其实,在童年时候,多看一些图画书,尽管懵懂,尽管只能浮光掠影,但总会有一些知识及阅历潜移默化进我们的脑海里,同样会给我们增强许多的语言组织能力。
玲珑少年玲珑心,不知红豆唤作春。
无负相思存梦里,来年总将焕青青。
记得小学升初中时,我能进入镇重点中学就是作文帮了我的忙,拿了高分。
进入初中后,班主任又是语文老师,写得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又鼓励我们订阅《语文报》,多看课外读物,我的阅读面更广了。我开始接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长篇著作了,我也开始喜欢唐诗。我的作文经常作为范文被阅读,我不大喜欢交谈,看似沉默,但我有思想,有洞察,我的内心并不平静。
到高中后,我的班主任又是语文老师,且一带三年。那时可以看更多的书了,金庸的武侠小说也在我的涉猎之中,也开始看些外国名著,象《少年维特之烦恼》《斯佳丽》等。我开始狂热地喜欢起宋词来,苏轼,晏殊,李清照等等的词,一首一首地读,一篇一篇地抄,席慕容的诗也是一首不落地看,我整个人变得多愁善感了。当然,我的写作能力也进一步地加强,每次的作文总能获得几句老师的褒奖。
亦师亦友亦知音,桃红柳绿舞青春。
登高视远展胸襟,书海汪洋有乾坤。
书与音乐是我最好的伴侣,我喜欢一边看书,一边听音乐。哪怕别人在旁边将麻将摔得山响,或者将音响开得如同地震来临,我依然可以在旁边怡然自得地看书,或者听音乐,又或者二者兼顾。其实很多歌词里面夹杂着非常美好的文字,让人一见倾心,过耳不忘,所以我的小文里面经常会拿一两句歌词来用用,非常自然。
尽管现在早已离开学堂,不拿课本多少年,就是打工再苦再累,我也不会忘了看书,忘了听音乐。虽然我不打牌,我不抽烟,也许在很多人眼中一无是处,但这两样至少我一直坚持,不忘初心。即使上班再累,再烦,下班之后,我依然可以手捧一书静如处子,心灵立马平静。
其实,书看多了,就容易有下笔的冲动,看得多,记得多,不论古今,不分中外,都要有所涉猎,很多佳词妙句信手拈来,即成文章。
就我个人的看法,写文字最基本就是一个“真”字,首先写真实的场景,真实的想法,粗言糙句却有真情实感,慢慢写得多了,文字自然流畅,文采自然飞扬,而情感必将细腻,柔韧而耐品,也必将打动人心,让人回味无穷。
提笔三两字,情自心底生。
落笔如生子,掷地必有声。
记得儿子暑假作业要写一篇自己村庄的美景,他居然呆在房间内咬着笔头冥思苦想半天,一个字都不曾落下。我也不跟他讲解什么,直接将他拉出门外,让他先自己看,边看边想,不急着写。我们村是水寨村,村子被一口大塘环绕,塘边柳树依依,迎风摇曳,塘里波光鳞鳞,夕阳映照在水上,真正是天上一个太阳,水里一个太阳,余晖袅袅,偶尔还会有一两只野鸭在水中轻捷地凫游,塘边有勤劳质朴的村妇在浣衣,水花飞溅,画面非常美。
儿子看了一会,我指了指柳树,夕阳,村妇,还有远处的青山,问儿子美不美,儿子说美,儿子似有所悟,很快就跑进屋了。半小时后,儿子就写了五百字的小文,我看后,提示他还缺点什么,我点了点他的胸口和脑袋,他马上明白了,又认真地添加些他此时此刻真实的心理感受。我再一看,哈哈,很不错了,有景有情,有浓墨重彩也有白画素描,简直有点超出他的年龄,我再稍微润些色,他的作业就完成了。后来,他的这篇文章老师给了很高的评价,真情流露。我问儿子作文难不难,他挠着头皮说也不怎么难。
其实,只要将景与情很好地结合起来,不要一味空谈情,也不要长篇大论光写景,而是融情于景,借景生情,景为实景,不管明艳或者苍凉,由景而生真情,亦可豪放亦可悲切,再适当遣词造句,细心推敲,必有妙文生成。
我景存我眼,我情落我心。
眼转心思动,好字喷薄生。
有些平凡事,即使用平凡的文字,三言两句,简洁洗炼,只要真实自然,一样可以直抵人心,让人颤栗。
还有一些表达方式,不一定要用比较大众的普通话说出,用方言写出来,其实大家都懂,但读起来却很有质地感。比如“下雨”与“落雨”,大家一看就明白,一个意思,但我认为“落雨”就妙得多了。寂寞时用它,空落失落的意境出来了,而且还带有一种动态的节奏感。感叹时用它,雨落得好大呀,一种密集掷地有声的意境跃然纸上。郁闷时用它,雨怎么还在落呀,一种烦愁不休不止的感觉也在心头弹跳,让人落寞无边。
所以呀,有些字有些词不必刻意追求,往往第一个蹦到你脑海中就是最恰当最自然的。
当然,写的多了,提起笔来,就会自然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很多文字真的会如气泡一般在笔尖源源涌出。看的多了,一些写作技巧会潜移默化到你身上,你不需思考,它不知不觉就会被你应用到实践中。
归根结底,要想写得出一点文字,必须依靠长期有心的积累。多看,多写,多听,积累词汇,积累情感,积累素材,增长见识,提升阅历,加强文学素养,广度,深度一样不落,满了,文思就溢了。
所谓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妙笔生花,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莫不如此。
世间多少事,莫不有情缘。
苍山恋碧树,老屋绕炊烟。
牧童横短笛,广厦霓虹间。
世故人情妙,望君有慧眼。
以上所言,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经历及粗浅体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希望抛出砖去能引得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