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九晚五的你,被锁在轨道上,连轴的转,单调的生活,一周下来,难免没有可圈可点之处。
虽说,有那么个灵光乍现的时刻,你为此兴奋不已,觉得按照这思路写出来,定能成一篇惊世骇俗的文章。到了第二天,你有时间坐下写点东西,竟然完全提不起笔来,连自己都觉得昨天的你想多了——这叫头脑发热。
你有过这样的体会?
生活所迫,我们的视野也被局限了。坚持完成写作,意味着要大量的阅读来补拙。用输出倒逼输入。但不可否认,写作属于创造性活动。跟所有的创造一样,理应是心态越放松做的越好。如果把它看成是一个任务,每周必须完成的事,必须多看输入,写作的味道就变了。怎么为自己减压?有没有一些好玩的方式激发灵感和打开思路?
是的,好长一段时间,我在孤军作战,闭门造车,觉得自己没时间看同学的文章,没时间张罗群里的事情。我要看书才能打开自己的局限和思路。可是事实上,我却真没看什么书,只是零散的输入些网上的文章。我觉得做好一件事好难,各种资源不足——缺时间,缺时间,缺时间——掉入了焦虑和苦逼的怪圈。我把困住了。
突然觉得迷茫,甚至想放任自己。坚持写作有什么意义呢?坚持打坐有什么意义呢?尽管我知道它们很有意义,但是此刻,这些意义都不足以转化成动力。
也许该换一种捐赠的心态——自己总想通过做这些事得到什么。换一个角度,把自己的时间捐出去,捐给这些有意义的事情,不在乎自己的收获,只是这个世界也许会因此好一点点。
处于半放弃状态的我,在群里说了一句:“最近好忙,作业还没完成。”
组长彩霞积极励志一如往常。她说自己每天也要大片时间用来工作,甚至到深夜,但是利用接见客人之间的零散时间在手机里写写,也够写成一篇习作了。
对于碎片化写作,我的体会是:思想和感悟会随时间变化。碎片化写作的问题在于,很可能你之前写下的一段,后来就自己把自己否定了,若是迭代的写下去,自圆其说,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有点过于牵强和思维局限。
更进一步,直接把每一时刻看似毫不相关的内容串接起来,最后成型的作品,也能呈现一个叙事自我赋予它的意义。基于这点,我认为碎片化写作能成。
碎片化时间写作若是能成,那么文章在不同人之间不同时间点接龙延展,也许会有更加天马行空,出其不意的效果。
“我们来玩写作接龙吧!”
群里几个同学表示有兴趣。
组长彩霞很有行动力,马上写了个开头。挂在知笔墨上。我是第二个接龙的
我给这个玩法,起了个很时髦的名字——“Decentualize Writing“—— 去中心化写作。嗯~
去中心化写作可以有很多种玩法,我跟彩霞小玩了一把。我发现写着写着,就想跟彩霞聊下去
了,所以彩霞和我又战了两个回合。
我开始的想法是这样的:N人成团(3-7个比较好)编号(1,2,3,4…),按照以下规则
故事有它自己的生命会自己生长。
它超越时空,甚至超越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