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们买卖产品,进行交易大多只是一次性交易而已,但是现在,我们前篇所说的这个时代已经从产品为王到以人为本。
所以越来越多的关注度,也从一次性交易到复购和推荐。
借今天的话题来谈一下社群营销,“社群营销”这个词在今年热度仍然不减,从最早的兴趣部落演变而来,现在的社群各行各业都开始用社群来沉淀自己的客户流量。
比如服装店,水果店,糖果店,盒马鲜生等等,都通过前期的福利导流到社群,通过在群里的互动产生持续的复购。
但是目前在我看来,很多人都没有真正的把社群的真正价值发挥出来。
社群,最明显的就是拉近了我们跟客户之间的距离,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时代,就必须要经营好客户。
传统时代是向100个客户卖去相同的产品,而社群营销是向同一个客户消费100个产品,而且都在我们这里消费。
与此同时社群带有社交属性,让我们也有机会挖掘出客户身边的用户。
所谓经营用户就是经营用户的终身价值,把一个客户服务好,不断的去挖掘它的潜在消费能力,这样才能让客户价值最大化。
我们照例来看一个故事:
服装店老板经营着一家精品女装店,用传统的方式只是守着门店,有客户了就站起来忙一会儿,没有客户就闲着玩手机。
如今呢,经营有五六年的服装店老板,也知道了社群的好处,于是开始留意一些老客户,并且买衣服的时候都会加她们的微信。
当用户差不多有500人左右的时候,就将客户开始拉到群里面,每次出来新品都先会在群里边展示一遍,并附上自己的搭配意见。
渐渐的以服装店老板为意见领袖,大家都更注重于自己的衣着打扮,也更倾向于来店里面光顾。
慢慢的服装店老板不仅会在群里边发一些新品照片以及搭配技巧,还有护肤小技巧,在跟客户比较熟悉的情况下,还会解决一些情感,亲子教育以及女性成长的一些问题。
渐渐的,客户来店里不仅会买衣服,还会让老板娘推荐比较好的护肤品,甚至还会让老板推荐比较好的学校,或者亲子教育课程等等。
从这样一个小故事就可以看到,不管你做什么行业,都建议有自己的一个社群。
把你的体验客户放在一个群里边,定期的分享一些有价值的内容,建立自己的群文化,自己的群管理员,并坚持下去,一定会提高顾客的复购率。
只有不断的跟客户产生互动,互动中产生价值,与客户建立情感关系,这样才有可能去跟客户发生更多的关系,当然也会增加利益关系。
我们再来看第2个故事,社群外的故事,普通书店年赚百万的营销案例:
丁老板在大学城开了一家书店,但是他不卖书,他免费提供租书,但每年可以净赚上百万元。
免费租书却能赚到上百万元?
原因是丁老板在免费的基础上,通过后续的产品服务来赚钱。
丁老板店里的书基本上是考研、雅思、托福、考公务员必备的一些参考书,同时还有一些考试必备的教辅材料,也提供一些往年考试的卷子。
这些都是免费向大学城的学生租用,免费的,完全免费!
由于完全免费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向丁老板租书,租书,还书,这让这群学生不停的要来丁老板的店。
同时每个大学生租书都会有针对性的,比如考研的就会租考研的书,考雅思的就会租,考雅思的时候考公务员的也一样,丁老板通过系统登记,学生们曾经租过了哪些书,现在在租哪些书,从而发现既然考研的学生向我租了这些书,那么他们是否要上培训班呢?
大部分学生还是要上这种强化班的,但是丁老板没有培训公司,没有老师,怎么办呢?
丁老板与培训雅思的合作,与培训公务员的合作,与培训政治的合作,培训英语的合作……能合作的都合作了,然后,招一个学生,这些机构就给相应的提成。
这些学生免费在丁老板那里租书,也经常与丁老板交流,信任几乎不成问题,丁老板推荐的那些培训班,成交率就比普通的业务员要高很多。
于是丁老板通过免费租书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学生们之间又会相互传播,相互介绍,来的学生更多!
接着丁老板都知道他们接下来要考什么,是考研,还是考公务员,然后针对性的推广给每个学生对应的培训班,帮助相应的机构招生,一年轻松赚百万元。
这个虽然没有利用到社群思维,但是丁老板运用到了免费提供价值的思维。
这其实跟社群思维是相通的,我们在社群里也是免费提供我们的一些价值,形成意见领袖,从而使客户认可我们,在我们这里满足更多的需求,以达到复购率的增长。
丁老板这里也是利用前端零利润,让客户免费体验价值,后期从学生的其他需求带来利润。
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呢?从一次消费到复购以及推荐式消费有什么区别?
当你不去处心积虑的思考如何掏空消费者的口袋,而是考虑如何塞满消费者的口袋时,奇妙的事情就会发生,消费者开始回报般地将真金白银塞进你的口袋。
每个客户背后都有很多资源,每一个客户身上也都有很多价值,聪明的商人都会维护好每个老客户。
学会有这种经营用户的理念,基于用户的理念,把每一个客户终身价值挖掘到,你就会活的比较轻松。
越本质的东西越简单。
世界上所有的学问的最伟大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就是简单,简单,还是简单!
越本质的东西越简单。
不管再复杂的事情,一定要找到它的本质,然后深挖下去,你一定会获得更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