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活到 80 岁,作为生命的存在,你充其量只有四千周......
这本书我是在西西弗书店买的,作者是奥利弗·伯克曼,吸引我买这本书的理由很简单,它的封面上写着「人生只有四千周」。各种原因这本书我从今年 2 月 10 号买回来至今,才读了薄薄几页,但这本书的每一句话都让人感觉一针见血。
我从去年开始养了一个好习惯,我会把每周要做的事情或者是那一个星期里面那些无处可放的待办事项全部都丢到一个文件里面,在完成之后一个个划掉它。这样的风格,像足了书中描写的「生产力极客」,热衷于划掉待办清单上的项目。不断提高自己的生产力、效率、工作能力,以求获得某种平衡。然后..... 我的身体开始疯狂地对我进行打击报复。
故事结束。
作者说到:
我永远不会有足够的效率、自律和气力,拼命向前冲到达那个终点——感觉自己掌控了一切,已经履行了所有责任,不需要担心未来。
过去这些年,我也一直在为一大堆任务没有完成而感到焦躁无比。这些任务阻止你尽情享受当前的一切——沉迷一部小说、追一部剧、坐在院子里发呆,同时这些任务也在不断地消磨你的耐心、消耗你的情绪甚至是透支着你的身体。即便如此我仍旧没有意识到这一切是多么的糟糕。
执迷于提高生产力的原因,作者也简明扼要地提了出来:
一来,这种执迷帮我对抗着现代职场固有的不安全感:如果我能满足每位编辑提出的所有要求,同时还能开展自己的各种副业,也许终有一天我会对自己的事业和财务有安全感。二来,它也把一些可怕的问题抛诸脑后,比如我正度过怎样的人生,是否需要做一些大的改变。我的潜意识显然已经判定,如果可以完成足够多的工作,那么一开始就无须怀疑从工作中获取如此多的自我价值感是否正常。只要始终处于即将征服时间的状态,我就可以不去思考,生活真正需要我做的其实是放弃对征服的渴望,转而投身未知的世界。
随后,作者给出的建议,竟然是:
你越是努力管理时间,希望实现完全的掌控,挣脱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不如意,你的人生就会有越多的压力、空虚和挫败感。你越是直面有限性,与之合作而非对抗,你的人生就越充满效率、意义和乐趣。我认为焦虑感不会完全消失,我们甚至也无法全然接纳自己的有限性。但我知道,没有任何时间管理技巧比直面事实更有效。
看完之后我瞬间笑出了声。这不就是在努力过后承认自己确实无法成为一个面面俱到的人,那过往的努力算什么?算笑话么?这是在选择放弃么?
从态度上接纳时间的有限性意味着你安排日程的时候,心里明白自己绝对没时间做完所有你想做或别人要求你做的事——至少你可以不必再为此自责。既然艰难的选择在所难免,那么关键便在于学会清醒地做出选择,决定哪些该专注,哪些该忽略,而不是任由工作按默认顺序安排。也不要自我欺骗只要足够努力,辅以正确的时间管理技巧,也许根本无须做出选择。
只要你继续花时间回应那些难以应付的要求,并试图说服自己那些不可为之事终有一天能够完成,就相当于助长了这些要求。但是一旦你觉醒,领悟到这些要求其实无法达成,就会焕发新的力量去抵抗它,专注于打造最有意义的人生,无论当下的处境如何。
再次意识到,不合理的 deadline 即便你努力完成了,下一个 deadline 也不会因此变得合理。你是在助长这些要求变得更加严苛。这是一场伟大的反内卷、反 PUA 、向资本抗争的战役。正如我总是担心自己无法满足老板的要求,老板却从未担心过能不能给予我合理的报酬以及保证他的员工能愿意长久地为他服务。
学会真正的掌握校准人生时间的方法,重新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如果你想过上充满真实感的生活,应该怎么做呢?你必须正视人生的有限性。
意识到你在地球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并不一定是消极的想法。
当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每年都会期待暑假,我们在这些假期中体验到快乐的关键在于假期是有限的,夏天是会结束的。
打工人最快乐的时光也不过是周五的晚上,短暂的周末和漫长到近乎永远的工作时长形成了鲜明对比。
-
作者给出了 10 种很有效的方法,帮你接纳人生有限性,重新找回有意义的生活。
划定边界:采用“定量”的生产力策略
专注一事:在完成一项工作前有意推迟其他工作
要事优先:提前决定放弃哪件工作
注重完成:关注已经完成的事
聚焦关心:把有限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拥抱乏味:选择枯燥且用途单一的技术
寻找新意:更深入地体验日常生活
保持好奇:做人际关系的“研究员”
即时慷慨:立刻释放你的善意
静默无为:练习什么都不做
充分认识自己
思考一下这五个问题:
- 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哪些方面,你目前追求的是舒适,而实际需要的却是一点点不适?
- 你是否在用无法达到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评判自己?
- 你在哪些方面还没有接受这个事实:你就是你本来的样子,无法成为想象中的那个自己?
- 在哪些方面,你在有十成把握之前都不敢放手一搏?
- 如果你不是那么在乎自己的行动能否取得成果,你会选择用其他方式生活吗?
真正活在当下
我们有时会意识到生活往往不受我们的控制,但许多人还在试图安排每一分钟。
我们应该活在当下,而不是活在未来。
无论你计划了多少,都不能保证事情会如愿。
试图控制你的未来,只会把你的压力转移到担心下个月、下个事件或下个项目上。
我们经常想“等我 x x x 就好了”。我们告诉自己,等我们最终遇到完美的另一半,搬到大房子,找到完美的工作,生活就将开始。
当下的我们永远在朝着某种理想化的未来状态努力。
如果你曾经尝试过活在当下,你就会知道,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与其斥责自己不能充分享受当下,不如试着简单地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活在当下,你不会成功也不会失败,因为无论你喜欢与否,当下即一切。
“拖延”、分心也可以变得有意义
既然人生的时间是有限的,那么,想清楚哪些事情不要做或推迟做就非常重要了。简而言之,我们需要学习如何“拖延”。
许多人都因为拖延而自我批判。但拖延是人类的一种倾向,而且不可避免。所以,我们不要与之对抗,而是把注意力从试图完成所有事情转移到最重要的事情上。
-
以下 3 个原则能帮你利用好“拖延”这个“坏家伙”,学会有益的“拖延”
在时间问题上,先偿付自己
控制手头上工作的数量
抵抗次优先级工作的诱惑
找回生活的平静感
你有多久没能感受内心的平静了?
在急于求成的社会里,耐心能够抵挡急于求成的冲动,让事情慢慢来,这样才能把握世界,做有意义的工作,并获得满足,而不是把所有的成就感推迟到未来。
-
《四千周》给出了 3 条特别有用的经验法则,能让你完美利用耐心的力量,为日常生活添加平静的底色。
让自己喜欢上问题
计划的时间一到,必须停下
原创需要先模仿,人生也一样
精彩语录
在开始做事之前,应该先考虑放弃什么。
一次只做一件事,做完之前绝不考虑别的事。
不追求极致的效率,而是认清自己的能力有限。
对效率的终极追求不会让你更轻松,更不会让你更幸福。
对未来的过度期望会让你失去当下的体验,从而让生活没有真实感。
当感到失落或无力时,可以想想浩瀚的宇宙。
你认为当下最重要的事,再微不足道也是值得去做的。
交出对时间的掌控权,会让你更幸福。
我们的 4000 个星期不只是在不断流逝,而且所剩越少,时间流逝的感觉就越快。
人类历史上从未有人真正实现过“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你越是高效,就越是成为“一个用来满足别人期待的无底线的蓄水池”。
你越是坚信能够找到时间做完所有事,就越是感觉不到有审视自身,问自己其中某件事是否真的值得花掉生命中的一部分时间的必要。
衡量时间管理技巧效果的真正标准,是它是否能让你忽略那些应该忽略的事。
问题不在于根治拖延,而在于更明智地选择你要拖延何事,以便专注于更重要的事。
高明的时间管理在于学会恰当地拖延,面对人生有限的真相,并相应地做出选择。
更全然地活在当下,也恤就是最终意识到,你之前从未有过任何其他选择,你只是存在于此时此地。
我们总觉得让事情按想要的速度发展是自己的权利,结果却让自己变得痛苦。
如果只有你一个人,就算你能享受这世上所有的时间也没什么用。
人们最终会失去同步性,我们彼此相同的时间段越来越少。
几乎可以肯定,你无法给宇宙留下任何印迹。
对所有的人来说,要求自己成为米开朗琪罗、莫扎特或爱因斯坦毫无道理。毕竟在整个人类历史上,这样的人也只有数十个。
全然进入空间和时间,甚至只是部分进入(这也许是人可以达到的最佳状态),就意味着承认失败。
生活带给我的只是一系列无法解决的问题。有了这种想法后,我的心里便涌入了一片无比平静的海洋。
当你不再能背转身去,焦虑就会消失,因为现在只有一个行进方向了:向你选择的结果前进。
每当你打开一个社交媒体应用程序,就会有“一千个人在屏幕的另一头”依靠将你留在那里来赚钱。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接受没有解决方案的现实就是解决方案。
目的性的人会将自己想象成一个全能的“神”,想象他对于现实的影响可以无限延展到未来,感到自己仿佛就是时间的主人。不过代价是巨大的。
掐指一数,如果能活到 80 岁,我充其量只有两千七百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