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情愿做个佛系青年!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佛系青年”成了调侃、随性、无所谓的代名词。倘若有认真阅读佛教史,就知道当年的佛系青年绝不是浮夸少年,不是做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事情:玄奘西去取经,17年,138个国家;鉴真六次东渡传法,11年寒暑;六祖慧能得秘传衣钵后隐姓埋名15年后,于广州法性寺复出讲经...即刻轰动大江南北。
所以,“佛系青年”绝对是励志青年的代名词。
为什么佛系是励志?
因为佛系思想体系里面本身就找不到你所认为的调侃,无所谓的理论。相反它更多让你如何认清世界的本质,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得到精进。例如《地藏菩萨本愿经》:“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他们相信他们所做的会化作无数的业缘,终究一天这些业缘是可以成就他们的事业。
什么是业?业有三种含义:一、造作;二、行动;三、做事。在古印度,人们对业的解释为“做事情”。他们认为因为有欲,我们的意念就有意志与方向,因为有欲向就会造业,有业故有果报。这样的造作过程,就会招感到将来的果报,从果报来看它的原因,就有所谓业的因;从业的因到业的果报,就有所谓的业力,既是说由业力与外缘配合形成果报,就是所谓的业力。
很复杂否?简单说:出来混迟早要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