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味清欢
01
上周末,一个朋友来我租住的公寓,看到房间书架上摆了不少的书,发出惊叹的声音,“这些书都是你买的啊?”
其实这个问题问得有些多余,因为公寓就我一个人住,这些书显然只可能是我买的。
我笑着点点头,“嗯,都是毕业之后买的。”
朋友的目光细细地掠过一本本书,再次惊叹道:“这些书都是好书!”
我笑看着书架上的书,没有说话。
这些书大多是网购的,也有不经意路过书店时顺手买的,还有的是从朋友圈荐书的朋友那里入手的,无一不是文学名著或畅销精品,很有阅读的价值,所以自然能够担当得起朋友的那句“好书”。
我爱读书,尤其是爱读人人称赞的好书。因为一本书能够备受人们称赞,那么它一定就有品读的价值,要么陶冶人的情操,要么让人学到丰富的知识,要么使人悟得人生的真理。从一本好书里,我收获的不只是学识的增长、眼界的开阔和情操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书已成为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指路明灯,让我在这迷茫且艰难的尘世中勇敢前行。
02
前段时间,我重读了圣·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明明只是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却犹如夜半的惊雷,猛地将我那颗因庸碌的生活而逐渐冰冷麻木的心惊醒,反思过后,我竟然泪流满面。
我想起了上学时的我,扎着一个马尾辫,有着清澈的眸子,喜怒皆形于色,笑起来腼腆却不失快乐,哭起来高亢得惊动了整个世界。那时,我眼里的世界是美好又明亮的。我可以为了让父母回家有一口热饭吃而做了整个暑假的饭,也可以因为怕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偷偷落泪;我可以为了解一道难题废寝忘食,也可以为了送朋友一件生日礼物跑遍大街小巷;我可以为了一只误闯教室的小鸟欢欣雀跃,也可以为了路边的乞丐慷慨解囊……那时的我是多么单纯又快乐啊!
如今的我,披着齐腰的黑长直发,眸光黯淡,无精打采,喜怒不行于色,轻易地笑,不轻易地哭。我早已不记得给父母做的最后一顿饭是几年前,也不在乎职业考试到底会不会过;我踏进办公室的第一秒开始就在数着还有多长时间会下班,给朋友的生日礼物也总是网上看好后直接邮过去;我会毫不留情地用扫把赶走或者碾死误入卧室的飞蛾,看到天桥底下的乞丐也总是掩面匆匆走过……
直到重读《小王子》,曾经的纯真被唤醒,我才意识到,短短两年的社会生活已让我失去了最宝贵的单纯善良,如果再不改变的话,我将会变成一个冷血麻木的可怜虫。
还好,我又遇见了《小王子》。还好,一切都不晚。
03
我的书架上有些书是我从前上学时从不愿读的,例如张爱玲。
不愿读张爱玲是因为她的文字总是萦绕着无限的悲凉,读完之后心头就像是漏了气的气球,悲凉向全身散去,心里却只剩下绝望。
好在,年岁渐长,阅历渐丰,很多书慢慢地能够品出其中的味道,悟得以前悟不了的道理。张爱玲的文字虽苍凉,但关于男女之情,再也没有谁比她更一针见血了,对于婚姻和人生,有很大的警醒作用。
《沉香屑·第一炉香》,一个女孩若要获得爱情,首先要自尊自爱,一味地沉浸在偏执的爱情和虚荣中,最终毁灭的只会是自己;《红玫瑰与白玫瑰》,男人一生会爱上两个女人,一个是红玫瑰,一个是白玫瑰,不管你是红玫瑰还是白玫瑰,不要试图强求一个男人一生只爱你一个人,你应该努力让他离不开你;《倾城之恋》,爱情需要算计,哪怕是天上掉下的馅饼,你也需要穿过人群跑去接;《半生缘》,命运给予你什么,你就应该接受什么,并且努力活得更好,你要相信,一切不好的、苦难的都会过去。
除了张爱玲,其它很多书也都能给我触动和感悟。三毛的《撒哈拉的沙漠》让我明白,即使是在沙漠里,只要乐观豁达,生活也能开出鲜妍的花朵;蔡崇达的《皮囊》让我明白,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人应该直面挫折,而不是贪图享乐;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让我懂得,一个人难免会做错事,做错事不要紧,只要真诚地去认错,去挽救,你就可以得到心灵的救赎;加缪的《异乡人》让我懂得,人是有人格的,没有人可以审判你的灵魂,除了你自己……
04
培根在《论读书》里写道:“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我读书,不为了怡情,不为了博彩,不为了长才,只为了获得一些人生感悟或真理,支撑着我在这迷茫且艰难的尘世中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