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设定了二级审核制度,即一个部门的工作,需要另一个部门审查工作效果。与我们对接是的财务部,具体负责的是一位学法律的姑娘李。李姑娘以认真出名,总给我们指出工作上的错误,当然有些错误很有争议——在我们看来,那不是错误,只是理解不同。
时间一久,下面的同事就不停地向我抱怨李姑娘的不通情理,开始我是绝对站在李姑娘这一边,因为既然由人家负责审核,必须尊重她的意见。后来有个小同事实在忍无可忍,向我哭诉起来,看来这个事情必须解决了。
如果直接与李姑娘对接,估计不会太好的效果,因为李姑娘既然强烈要求按她的方法处理,我找她,她也不一定服气,最后或许就不欢而散。
这事只能找李姑娘的经理对接。在对接前,我先召开了一个部门会议,把大家反映集中的问题筛选记录,有一些我们能避免的,还是从自身解决;有一些确实有问题的,建议拿到公开场合讨论。
我与李姑娘的经理约好时间。在对接前,我定位是要肯定对方的工作,欢迎监督,但同时也要解决团队同事的困扰,不能因李姑娘的一些“要求”而阻碍工作进程。
会议如期召开。李姑娘及她的经理参加了我们的协调会。开场白先肯定了财务部的工作,同时也表达了我们欢迎这样的监督与指导。
我说完,看到李姑娘和她的经理这时都笑容如花。他们本来以为要来大吵一架的,所以一来就进入备战状态,等着我质疑发问。听到我说了这样的开场白,他们倒有些不知所措起来。
我委婉表达了我们的困惑,同时也说明这困惑后面的深层次原因。我们的目的是不影响一线员工的工作效率,尽量不给他们添加工作量。那位经理也很赞同我的观点。
我提议,本交协调的目的是既要达成他们的监督,但也要一线员工顺畅的完成工作,他们一致赞同。我背后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大家各让一步,希望他们在不必要的问题上过于较真。
在讨论到最后环节,李姑娘说,如果改成我们建议的那样,会增加她的工作量。我想了一下:“要不这样,把基础工作放在我们这里,由我们筛选后,你再来审核,这样和之前就没两样了。”其实,在这之前,我们也调查过,她说的所谓的工作量根本不值得一提。我先询问团队同事的意见,他们都表示没问题。在他们看来,李姑娘不额外增加要求,增加的这点工作量根本不算什么。
那位经理看我这样表态,赶紧说:“我们尊重你们的意见,其实我们也应做得更细一些。”李姑娘也表示赞同。
这样总算解决了困绕团队成员已久的问题。在宾主双方愉快地交谈下,这个协调会圆满结束了。
我要感谢这么多年职场的历练,如果放在从前,我可能就不会这样解决,更多地是站自己的立场上,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就算对方勉强同意,最后也会不欢而散,为后期工作的沟通留下隐患。
而现在,更在意的是重点。比如这次协调会,我们最终目的是能让李姑娘接受提议,使一线员工的工作更简洁,所以李姑娘提出将增加工作量等问题时,我及时地给予了让步,让对方看到我们的诚意,这对问题的解决无疑起到了促进作用。
原来容易把沟通弄得剑拔弩张,而现在,更容易让沟通润物细无声,起到春风化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