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早已经耗尽的自身的力量。
楼市泡沫从一开始就写好了几句。最终只能从这4个中选择一个,你们猜是哪一个?
债务危机,是经济周期中衰退最主要的原因,十次危机九次债,九次中又有七次是房地产。在危机没有发生的时候,我们称为泡沫,而危机的爆发称为债务泡沫破灭。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债务危机的四个结局,其中化解危机的方法有两个,危机爆发的方式也有两种。
1
第一种化解的方式,是做大分母,让经济增速高于债务增速。但是一旦债务进入泡沫化阶段,就会侵蚀整个经济体的活力,想要做大分母根本就是一个悖论。其中也有意外。
第一是科技突然进步,带来了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高。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抓住移动互联网的中国和美国,都率先复苏,美国的股市和我们的房地产市场更是不断创出了历史新高。但是在移动互联网上较为滞后日本和欧洲就一直处于泥潭了。
如果移动互联网的革命能够更早一点来到,或许美国的危机能够被化解,毕竟当时美联储已经加息多次,主动在抑制泡沫的增长了,可惜最终脸先着地,硬着陆了。
另一种就是战争,大力向外扩张,多出来的产能可以被迅速化解。大萧条时期的日本和德国都是这种方式,可惜最终带来的是灾难。当然,也可以通过制度性的大变革来实现,比如大萧条时期的苏联。
第二种化解的方式就是软着陆,也就是用时间来换空间,这也是通常说的软着陆,降杠杆等等。一般以每年降低经济增速1个百分点的代价,换来杠杆率的逐步下降,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
这需要极高的控制力,以及承受力。一方面要将多余的产能出清,将债务违约的规模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另一方面要承受短期的阵痛,毕竟经济增速会降低,而且失业率也会略微上涨。
前面一点其实大多数国家以为自己都能做到,至少短期能够做到。但是要控制债务违约规模往往也不是简单的事情,因为金融体系足够复杂,很多事情是无法预防的。美国次贷危机前,房贷违约就已经暴露了,但是没人想到这居然引起了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正如蝴蝶效应一样。
第二条就更少有人做到。大家都无法忍受阵痛,于是就走上继续推升债务规模的路上去了。所以,软着陆目前还没有多少成功的案例。
3
而债务泡沫破灭的方式也有两种。一种是通胀式,一种是通缩式。
通胀式的衰退大部分来自于外债的违约。外债一旦违约,往往导致本币的大幅贬值,一方面资产价格暴跌,另一方面由于进口原材等价格暴涨,从而引起了通胀。
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典型的例子。其实那个时候大部分亚洲国家杠杆率都不是特别高,大概在100%到200%之间,跟现在动不动就250%以上,完全是两个数量级。
但是这些国家外资一旦溜走,而外汇储备又太少,往往大多数都实行相对固定的汇率,就会导致汇率的暴跌,然后再以加息来慌忙应对,结果整个资产泡沫也就破灭了。
香港当时打赢了金融保卫战,主要的措施就是稳定汇率,受到的影响较小,但是资产价格也大幅下跌。
现在的脆弱5国也是如此,美元升值后,资本外流,然后本币贬值。不过这种危机其实大多是阵痛,往往很快就过去了,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三年左右,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就恢复了元气。
4
最后一种泡沫通缩式衰退,主要的原因就是内部债务大规模违约。理论上可以通过大规模的货币宽松来化解,所以泡沫破灭后,大部分国家都采取降息来应对。
但是金融体系却不敢放贷,企业由于资产负债表恶化,也不敢借钱投资,所以往往陷入流动性陷阱中,日本就是如此,这就是辜朝明所说的资产负债表衰退。而大萧条也是典型的通缩性衰退,当时金融体系大规模破产,无人敢投资。这种衰退时间会很长。甚至有人认为罗斯福的新政其实也没有化解大萧条,全靠二战才拉动了美国的经济。
而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不仅仅是降息,连续开启了三轮QE,然后再加上移动互联网崛起,才逐渐走出了阴影,不过似乎有吹起了更大的泡沫。
出处,出自公众号:jingji-xin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