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儿,有参加上周学校举办的暑招会吗?”“参加了,面试了一两个吧。看上面招聘的职位,没什么适合的。可是,敏儿,我能做些什么呢?我什么都不会做啊!”“你呀,有的时候就是想太多了,要勇敢一点去选择,不要蹑手蹑脚的。”……
敏儿是我的大学舍友,在宿舍里面我们俩的关系算是比较要好。她是佛山本地人,家里做生意,虽不能说大富大贵,但也总比小康水平要好上那么几点。大三暑假将至,大家都已经忙着考虑找实习的事情了,就算以前多么不愿意,现在都不得不去关注各种招聘会的信息。可敏儿不一样,她跟我们宿舍的其他人都不一样,有一个当老板的爸爸早早就帮她搭好桥,铺好路,让相熟的人介绍实习工作,听说工作还不错,挺对她胃口。不难理解,学期初,她为什么还会说:“我觉得吧,大学就应该做一些有趣的事情,不能只埋头在学习里面。现在得抓紧大学的尾巴了,好好去培养培养发展发展自己的兴趣。”面带笑容,语气轻松。
是的,敏儿总是勇于去选择,通常我得纠结好几天的事情她总能很快就作出决定。而我,总是思前想后,犹豫不决,正像敏儿说的“蹑手蹑脚”。我开始思考,我真的想太多了吗?我为什么是那样的?
我不由得想到了我的父亲,我的家。父亲是农民。严冬,为了行动方便,他总是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农地耕种,凌晨还是凛冽张狂的风一下一下刮着他的脸,狡猾地钻进衣服里面,肆意吞噬他仅存的温暖;酷暑,脱掉上衣,戴着草帽,又是几十年如一日地起早贪黑在那块小小的菜地工作,一滴又一滴咸涩的汗珠似乎没有给农作物带来更多的滋润,除了瘦削的脸,父亲只剩下黝黑的皮肤。一家人八张嘴,爷爷奶奶还有三个弟弟妹妹,原本在制衣厂做女工每个月拿着多年不变的2000块工资的母亲在几年前因为腰痛也辞了职。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我家就没有吃过肉,每一顿饭每一个人只有一只卤蛋,无论男女老少;慢慢长大,生活好一点了,我们吃上了猪肉,也只是猪肉,很偶尔饭桌上才出现一小碟鱼。上大学以后,学费、生活费成了一个大问题,但父亲总能在我出发回学校的前几天塞给我一沓钱,我清楚知道这些钱都是东拼西揍回来的,所以每一次能拿到的数目都不一样,每一次都是一个未知数。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承认我是穷人。而且我发现正因为是穷人,我才如此思前想后而蹑手蹑脚。
实际上,我不得不去想很多,甚至想更多。都说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它或多或少决定了你以后的职业生涯。其实不止是工作,人生中很多大大小小的选择,一旦决定便似乎没有了退路,我尽可能保证自己的选择是最好的,或许只是对的。除了辛苦攒来的学费,家里并不能给我更多。当农民的父亲不能依靠,在家的下岗母亲更不能依靠,相反,他们还仰仗着我——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能带给他们些什么,还有三个弟弟妹妹唯我是瞻。我能像敏儿那样决绝地作出选择吗?我不能,我只能用尽全身力气去尽量确保方方面面。我能像敏儿那样潇洒地畅想未来吗?我不能,我只能走好眼前的每一步,才有下一步的可能。我能像敏儿那样以个人兴趣导向职业吗?我不能,我得保证我的工作至少能够养活自己。
事实是,翠儿是我的舍友,敏儿就是我。当翠儿用稍有哽咽的声音向我诉说了一番以后,我有点不满,有点生气,特别是对于我的看法的那一部分。但我不得不承认在某些方面她是对的,在某些方面我却难以认同。可我不再与她争辩,因为从小生长的环境不一样,我们同样活泼性格的深处是截然不同的内质——她多愁善感,而我乐观向上,能判断个孰对孰错吗?
(我是怎么想的?我为什么来到了简书?请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