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踢猫效应”是一个描述负面情绪传染性质的社会心理学现象。是指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会在某一特定的社会关系链条中依次传递。具体来说。这一效应描述了一种典型的坏情绪恶性传播。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人们在享受现代生活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神经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好像张满的弓弦,稍有裂纹就会崩断。生活在这样高压下的,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到了脆弱的极限,一点点不顺的小事都会使得情绪一落千丈,怒火会像膨胀已久的火山,喷射而出。
在生活工作中,我们往往会因受到别人情绪的影响。被指责、批评、埋怨等等的负面情绪自己无法去消化、转换后而转化为愤怒的情绪状态而去传导攻击身边亲人或同事。从而缓解内心的压力、焦虑、无助,这种糟糕的心情便会像瘟疫一样在人群中蔓延。稍不留意,还会带给自己的家人,使他们成为踢“猫”效应链条未端无辜的受害者。
在公司上班的王女士刚踏入办公室的大门就被迎面而来的经理一通批评,因为公司刚要接手的业务成泡影,而这项工作一直都是她在跟进。丈夫常年在外,上有老下有下,最近家里的老人又生病住院。生活和工作已压得她喘不过气来。现她因工作上疏忽而造成业务“流产”。领导的责怨、怒骂像是一股熊熊烈火在她心中燃烧,压力、困域奔涌而来。压抑着所有的情绪回家看到儿子放学回来后在看电视而没去做作业,所有的不快涌上心头,对着孩子就是一顿的破口大骂,被压着的情绪就像是缺口堤坝洪水任凭它奔流渲泄。弱小的孩子面临如狮子般的妈妈,他那因情绪激动而涨红含着眼泪的小脸也同样怒吼着回击妈妈。
在负面情绪传导中,“能力”最弱小孩会在无辜的接受养育者或身边的人情绪影响,而形成他(她)对社会事物的情感认知和观念。经常在情绪不稳定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形成胆怯、懦弱或是性格暴燥、易怒。从而对孩子成长和人格塑造造成很大的伤害。
据哈佛最新调查,人生获得幸福最大指数不是所谓的财富、权利地位等,而是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说你有融洽的关系就能获得身心健康和愉悦而产生幸福感。所以情绪是影响我们处理各种关系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那当面对别人负面情绪影响而让自己的情绪处于失控边缘时,可以用深呼吸方式让自己稍微先冷静一下。做到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
古人云:克己、复礼。克己,就是遇事从容,能理智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故事讲述有位高僧在外出云游前,把自己酷爱兰花交与弟子,并嘱咐悉心照料。谁知一天晚上弟子忘了将兰花搬回室内,恰项风雨大作,原本开得正艳的兰花被打得七零八落。弟子忐忑不安等待着师傅的责骂。高僧回来得知缘由,只是淡淡说了一句:“我不是为了生气才种兰花的”。
用积极心理学方式倡导同理心和换位思考从而就容易更能理解别人,用高情商的表达有效的沟通,创造良好和谐的关系。
武志红曾在《深度关系》书上讲道有一个概念叫“去毒化”。去毒化的意思将破坏性、不好的情绪通过自身转化为积极的能量去对待。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纳”,你攻击我,而我带着爱容纳了你的攻击,还深深的地理解了你的不安,你的黑色生命力被我看见,被我允许,并经由我爱的目光和看见,变会转化成白色生命力。
当你看到了别人内心世界的无力感,就会理解感受他的这份情绪,并给予表达共情。在沟通中也把自己对他这份情绪传递不带任何批判指责性表达自己的感受,并表达对事物的观点看法。也让自己的情绪有一个很好的流动和疏通。
拿破仑曾经说过:“能够控制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让我们都能做情绪的主人,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掌控情绪从而掌控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