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明清以来人口数量增加2亿以后华南虎在向更深更偏僻的深山转移,以避开人类的捕杀。此时的虎群,悄然转移到川贵交界的雪峰山。
也许是偶然中的必然, 1957年,雪峰山脚下发生了“百虎围村”的最骇人听闻的事件。
1957年9月的一个午后,湖南通道县高坪村雪峰山南麓一个不足80人的小村庄,来了一位30出头、来收山货的汉子。这位进村的货郎名叫谢耀宗,就在谢耀宗前脚走进高坪村,后脚村外就出了大事。
先是牛突然都冲回来了,接着狗都不叫了,村头有人拼命敲锣,有人在惊叫。高坪村这天午后经历了223年建村史上最惊魂的一天!
村子陆续被大批老虎围困,老虎们非但不肯散去,反而越集越多,最后达到上百只。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三个昼夜,最终饿虎们竟然无视村民燃起的火堆和锣声,狂风般冲进村中,将所有牲畜洗劫一空,并且还顺带叼走了一个不慎走出屋门的小女孩。
通道县遭遇百虎围村的见证人谢耀宗,已于1986年去世,他的儿子谢长华于2006年写出了《猎神与虎王》一书。据他推测,当时可能是有一只虎王率领这群老虎来围村。
当年通道县的副县长、当地人称 “打虎县长”的姚荣义,对于为何会出现百虎围村的现象百思不得其解一般来说,一只华南虎的生存空间至少需要70平方公里的森林,以草食性动物野猪、鹿、狍等为食,森林中还必须生存200只梅花鹿、300只羚羊和150只野猪。就像在一个池塘里,青蛙吃虫子,虫子吃庄稼,我们为了保护庄稼,把虫子都消灭了,结果青蛙饿死了。当年就是因为把老虎的食物如野猪、山牛、野兔都打干净了。
些老虎十分聪明,十分有组织,开始老虎也不攻击村子里的任何人,不攻击任何牲畜,而是把村子封起来,把村子围起来。一直等到把虎崽放了,它们就开始咬牲口了。
在谢长华的记忆中,父亲谢耀宗每每提起此事,总是一脸难以言表的惊异。在雪峰山上浪迹了八年的谢耀宗曾告诉儿子,按理说“一山不容二虎”,出现这样大规模的群虎聚集,历史上绝对是闻所未闻的,更何况“人有三分怕虎,虎有七分怕人”,这简直不是他记忆中的华南虎。这么多老虎冲进村子,将牲畜洗劫一空,这在历史上也没有相似的记载。
这里可以算出来100只老虎大概需要这个照片里地图所包括面积,最少需要周围4个县城面积内的老虎都来,要是去除人居住生活面积县城数量还要增加。
有人推测是村民抓了野生虎幼虎,但是老虎习性独来独往,一山不容二虎是日常认知。怎么可能互相交流统一来做出三日种种独一无二的事情。
也有人说是收山货人身上复杂的气味引过来老虎的,有些牵强。
原因就是明清以来老虎与人冲突越来越大清朝更加严重。而且老虎习性发生重大变化
一、不再单独行动,群虎伤人;
二、老虎下山,窜入乡村、县城伤人。
三、白日伤人,毫不畏惧。
这是清朝就这个样子了
明清时期命丧虎口的具体百姓数量不是很清楚,但史料记载,死伤百人以上的虎患有31次,
其中,伤亡100人左右的15次;200至300人的9次;
伤亡400人左右的1次;伤亡500至600人的2次;
伤亡1000人的高达4次!由此我们可以粗略估算,明清时期因虎患伤亡的百姓至少有上万人,虎患的严重程度,超出想象!
人口快速增加,17世纪初,全国人口已突破2亿,耕地不足,朝廷就推行惠民措施,鼓励开垦山林,大量山民向老虎的领地进发,特别是玉米,番薯的引进,开垦热情激增,林地加剧萎缩,老虎栖息的家没了,当然就急了。
没了家,又没吃的,老虎们无可奈何,纷纷下山,被迫和人类开战,也就慢慢演变成了虎患。
这是印度一个老虎保护区之外,保护区工作人员为了把离开保护区的老虎驱赶回保护区时候,老虎跳起来,袭击大象背上的人,由此可见老虎的智商,它避开了大象鼻子和象牙,选择在背后出击。
男子世界纪录:古巴索托马约尔保持室外世界跳高纪录2.45米和室内世界跳高纪录2.43米。女子世界纪录:保加利亚科斯塔迪诺娃保持室外世界跳高纪录2.09米,瑞典伯格奎斯特保持室内世界跳高纪录2.08米。(室内有心理压力)
1991年第三届田径世锦赛男子跳远项目上,美国选手迈克•鲍威尔创造了8.95米的神话。
人类通常可以跳3-8米,老虎网上说可以跳6-8米,极限是10-15米?(存疑)要知道老虎平均体重是人平均体重的2-4倍。
当我坐火车经过哈尔滨松花江北岸的时候,向西边通过车窗看,在通过东北虎林园那短短几秒钟!幸运的话可以看到几只老虎。东北虎比起华南虎的命运多舛相对来说还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