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知道这个写作训练营的时间刚好是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所以我与21天写作训练营的缘分便恰好从这篇大家都要写的习作开始。
以这样的方式开头,不能不说是挺特别的。
我说不清楚这个原因,但是我想把它归结成一种缘分。
这个缘分就是两个相像的人,会翻山越岭在一起。
在这个21天写作训练营里,每个人都对文字有着深切的爱,这份爱让不相熟的我们相遇,然后共同走过一段或晦暗,或明媚的时光。
我所知道开始写作的原因有很多。笛安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作家,在前一段时间,我在她的微博上看到她说:“写作的动机不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我的意思是说,单纯的爱也不一定可以让你写出好的作品。”而在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的时候,他就写到有一个朋友最开始的写作动机是自己的母亲。
前几天,我参加了苏童和麦家出席的一个讲座,看着大屏幕上滚动的问题,我心里有种五味杂陈的感觉。
“请问两位老师,对当下的网络文学怎么看?”
“请问一下两位老师,您怎么评价现在的青年作家?”
“麻烦老师解答一下,您对商业写作有什么看法?”
其实我想,当这些人问出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心里早就有了答案,或者说,早就有了一个自己期待的答案。
商业化的作品,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一直被人诟病,但是长盛不衰。这些作品是不乏粉丝的。这些粉丝在社会上一边倒的评论下,甚至不敢告诉别人自己是喜欢这样的小说的。而另有一些人,他们没有看过一部网络文学,仅凭社会上一边倒的声音确定那个不是一个好东西,当他们想向别人展现自己不俗的品味的时候,就会把自己偶尔知道的网络文学拿出来与自己喜欢的其它作品作比较,来衬托自己在阅读上的伟岸。他们希望看到有人能接着声援自己,尤其是像苏童这样的作家。
但是就我自己而言,我觉得网络文学没什么不好,他让文学更接近人学。他让文学越来越不是一件束之高阁的艺术品,而越来越接近生活,甚至有一些,过于接近生活,变成了在梅雨季节里发霉墙皮上的一块青苔。
所以,为了满足社会大多数人的心态,关于为什么的问题永远没有答案。
但是我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历,也许开头也确实没那么光彩。
那是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我的作文是老师拿去在全班点名批评的反例。我有一个很要好的闺蜜,当时,我们俩干什么事几乎都形影不离,可就是那一次,老师要选几个人去参加作文比赛,毫无疑问,我不在参赛者之列。在班里,我的成绩名列前茅,所以当老师问同学们应该选谁去的时候我在人群中听到了自己的名字。大概处于固定思维,同学们觉得我和我的好朋友,应当依然像班级的双子星一样,在这种可以抛头露面的比赛中并肩为班级争光。
当老师听到人群里有人在喊我的名字的时候,几乎是愤怒地、不屑地丢给我一个眼神,然后说了一句特别刻薄刺耳的话。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决心以后要成为一个靠写文章能养活自己的人,我需要证明,证明我在这个方面并不是一无是处。
谁知在后面漫长的岁月中,我竟然爱上了写作。
一切应当都是冥冥注定。
在初三的时候,遇到了以前很久没见的一个朋友,在他的鼓励下,我开始写古体诗,等到了高中,我的这一特长变得尤为醒目。我开始去参加一些文学的社团,亦或是一些网络文学社的活动,在社里尝试写散文和小说。后来,我发现文字是我的药,它让我可以正常地生活,一段时间搁笔,可能导致生活中会出现很多不遂人心的意外。在这个过程中,我对写作的爱愈发无法自拔,在与父母周旋了好几个星期之后,填报了南大的中文系。高考结束,如愿以偿,我现在是一位南大中文系的学生。
如果说这个故事的开始有点暗黑的风格,那结局应该还算是不错的。
我与文字结缘,也当可以在文字里找得到归宿。
因而我来这里,是为爱,是为栖息,是为我能更好地陪伴这个将携我一生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