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进行记忆,记忆这一行为早已成为我们不可缺的一部分,由此可见记忆力是多么的重要,可是我们真的明白应该如何去记忆吗?
(1)我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是什么?(作答要求:选一个自己的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如拖延症、不会提问、不会批判性思考等,详细展示)
通过对第十六章《知识的记忆》的学习,我发现我平时所用的记忆方法存在着很严重的错误。第一个问题便是自以为是的理解记忆。理解记忆确实能够让我们更快的记住某些知识点,甚至可以让我们到达solo尺的关联结构,张老师在该章节中写到错觉一能理解就行,这确实提醒了我,对于不用考试的知识,自己都是以理解为主,但实际记忆效果并不好。由于这些知识已经打上了“不重要”的标签,对这类知识的复习很少,所以这种隐性问题很难被发现。但我仔细一想,我常用的记忆方法便是理解记忆,我回想了我之前的记忆过程,发现:虽然在记忆的过程中效果很好,也有固定的时间去进行复习,但在考试和不去翻书做题的时候还是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记忆开始模糊,概念含糊不清,所谓的理解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种问题好像从上学期一直持续到了现在。为什么别人可以凭借这个方法记住很多东西,并能在学习中游刃有余。我意识到这并不是记忆方法出了错,而是我过分评价了自己的记忆效果。
我的第二个问题:不想对繁多无聊的知识点记忆。
对于知识点的记忆多半是枯燥的,这也加重了我的拖延症,满脑子都是不想背。越积越多,导致我更不想去记忆。
(2)针对我的上述学习问题,基于课程知识,我形成了什么原则?(作答要求:基于课程知识,找到自己学习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形成应对原则;脱离课程知识分析原因,意味着缺少理论支撑)
原则一:采用理解和关联相结合的记忆方法,并在一段时间后进行回顾并用solo尺客观评价(比如今天学习的知识在晚自习的时候回顾,回顾时可以写下自己所想的知识点与书本和笔记对照)
原则二:对于繁多复杂琐碎的知识采用重点记忆法(找出关键词,从关键词开始拓展)
(3)我是怎样检验这些原则的(作答要求:展示自己检验原则的具体过程,要求有时间、地点和具体的原则,说清楚自己之前的做法和优化后的做法,并说清楚原则检验结果等)
检验时间:5.13
检验地点:宿舍
由于第二天要进行高数考试,所以对高数进行复习,对二重积分的学习还有所欠缺,所以我将重点放在了二重积分这一章节。在早上先对二重积分的定义,几何意义和计算方法进行记忆。我发现二重积分看似复杂其本质还是在我们上学期所学的微分上进行拓展,计算也是在上学期所学微分计算方法上与坐标系相结合。这也使对复杂知识点的“恐惧”大大降低。在晚上进行巩固,并用solo尺进行检验,在早上我以为我到达了并联结构,实际不然,只是到了多点结构而已。由此可见这种自负的心理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解决的,不能盲目的跟从自己的主观思想。
检验时间:5.15
检验地点:笃学402
对于原则二关键词记忆,在之前进行思政知识点记忆的时候是我常用的,因为它的每个章节之间关联性不是很强,而且每个点要背诵的东西很多,所以我选择找出关键词进行记忆然后再从关键词向周围拓展,因为是考前突击,第二天考试效果很好。我就开始想是这个方法有效还是因为时间间隔短的原因,所以在5.13我除了对高数的复习还对matlab矩阵的知识点进行了关键词记忆。在5.15日进行自主回顾,发现知识点零零散散能记住,但不是很全,而且出现了部分关键词混乱的现象。距离上次记忆时间间隔为一天,虽说没有达到很完美的记忆效果,但知识的大题都已记住,只需多次复习对细节进行雕刻。
(4)如果原则有效,我还想怎样用上它?如果原则无效,我该做出怎样修订?(作答要求:如果原则有效,要说出下次原则应用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如果原则无效,说出修订后的原则及检验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原则一,二都有效,但我觉得这并不完善,记忆不是一次就能解决,而是不断重复的过程。所以我增加了原则三:不管是理解记忆还是关键词记忆都要及时进行巩固(通过不断的理解重复,对细节进行补充,才能从多点结构向并联结构前进)。
总结:solo尺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客观使用才能发挥出他真正的作用。不是理解记忆了就能到达关联结构,也不是记住了关键词就记住了所有,盲目自信是记忆的大忌!
本文为《大学生思维与元认知》课程作业
作业类型:原则形成报告
指导教师:张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