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我有常年喝茶的习惯,这个习惯应该是从参加工作开始的。
从学校进入工厂,开始了早九晚五的工作。办公室的同事都喝茶,每天早晨,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水,泡茶。那时候喝的茶就是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是安徽茶,产于安徽省黄山一带,属于绿茶。那时候,厂里发的防暑降温茶就是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有等级划分,从高到低大致可以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四个等级。
黄山毛峰等级不同,采摘标准也不同。特级毛峰采摘的都是一芽一叶初展的嫩芽,一级到三级毛峰采摘的标准就要宽泛一些。特级毛峰开采于清明前后,一级到三级毛峰在谷雨前后采制。
厂里发的防暑降温茶往往都是二级黄山毛峰。
黄山地区,由于山高,土质好,温暖湿润,“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云雾缥缈,很适合茶树生长。据史料记载,黄山茶在400多年前就相当著名。《黄山志》称:“莲花庵旁就石隙养茶,多清香冷韵,袭人断腭,谓之黄山云雾茶”。传说这就是黄山毛峰的前身。真正的黄山毛峰起源于清光绪年间(1875年前后),当时有位歙县茶商谢正安开办了“谢裕泰”茶行,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清明前后,亲自率人到充川、汤口等高山名园选采肥嫩芽叶,手工炒制,炒制出的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滋味醇甘,香气如兰。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取名“毛峰”,后冠以地名称为“黄山毛峰”。
每年新茶上市的时候,总要买上几斤茶叶,备好一年喝的茶叶。新上市的黄山毛峰,撮一撮放入杯中,茶汤呈金黄绿色,清沏明亮。喝起来,爽口去腻,味道醇和滑口,喉底甘润,有一种新茶特有的清香。
近些年,经常去皖南山区转转,皖南山区山清水秀,是休闲观光的好地方。有时候,也去茶厂看看。春天新茶上市的时候,也顺便在茶场买些茶叶。常去的一家茶庄叫龙吉茶庄,去的多了,和茶庄的张老板也熟识起来。
龙吉茶庄有两座茶山,在当地是个中等规模的茶庄。茶场种植的主要是黄山毛峰,也种了一些猴魁。每年清明前后是采茶旺季,张老板特别忙。茶场上要找采茶的人赶紧把茶叶采下来,送到炒茶制茶的地方。
采茶旺季,曾经去张老板茶叶制作的地方看过茶叶制作的过程,不大的作坊特别繁忙。
张老板还带着我们看了他的茶叶制作过程。黄山毛峰的菜叶采摘回来以后,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烘焙三道工序。
张老板介绍说,杀青是用直径50厘米左右的桶锅,将锅加温,鲜叶下锅后,闻有炒芝麻声响即为温度适中。单手翻炒,翻炒时讲究手势要轻,翻炒要快,扬得要高,捞得要净。当桶锅内茶叶芽叶质地柔软,表面失去光泽,青气消失,茶香显露的时候,杀青就结束了。
揉捻是在原料杀青起锅后,及时散失热气,轻揉几分钟,使之稍微卷曲成条即可。揉捻时速度宜慢,压力宜轻,边揉边抖,以保持芽叶完整,白毫显露,色泽绿润。
烘焙分初烘与足烘。初烘时火温先高后低,边烘边翻,顺序移动烘顶。烘焙过程翻叶要勤,摊叶要匀,操作要轻,火温要稳。初烘结束后,茶叶放在簸箕中摊凉以促进叶内水分重新分布均匀。初烘以后进行足烘。足烘时控制好温度,文火慢烘,到彻底烘干。拣剔去杂后,再复火一次,促进茶香透发,趁热装入铁筒,封口贮存。
茶叶制作还真有许多讲究。现在还常去皖南山区转转,新茶上市的时候去张老板那里看看茶,顺便买一些黄山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