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年初开始写读书笔记一样,决定把看过的印象深刻的电影也写一下,不是正式的影评,只是记录我自己的观影感受。
最近画了几张头像,所以看了《莫娣》之后,决定看这部久闻大名的电影,多少熏陶一下自己对头像画法的认识。
这部《戴珍珠耳环的少女》(2003)改编自雪佛兰的同名小说,也算是艺术家传记类。以维米尔最出名的画作《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诞生为线索,讲述画家的人生经历和这幅名作的创作过程。
女主角葛丽叶(斯嘉丽·约翰逊饰)是画家的女儿,由于家境窘迫,被迫去别人家帮佣,来到了维米尔家。
但画家的女儿确实不一样,对色调和光影有着天生的敏感。
当她请示是否要擦窗户时,女主人一脸的不耐烦:这种小事不要烦我。
她轻轻的一句:It will change the light. 让维米尔的岳母(维米尔家的大管家)刮目相看。
还有,电影开头她在家中厨房切蔬菜的几幅画面,色调不要太美:
感受到葛丽叶的艺术天赋,维米尔终于有了知音,在绘画时开始让她做更多的协助,也和她聊起绘画的事情。
比如这幅画,当葛丽叶说颜色不对时,维米尔耐心地解释怎么用黑色做基色,定下基调和阴影的色彩,再用蓝色上釉:
这种画法在油画里很常见。8月初我临摹过顾心老师的一幅画,兔子姐姐的红裙子也借用了这种手法,先用黑色丙烯颜料涂一层底色,再上红色,让黑色隐隐透出。当时画得非常过瘾。
解释了创作手法,维米尔又让葛丽叶看窗外的蓝天白云,问她:云是什么颜色?
第一反应: 白色。
但说完马上感觉不对,
再看,云里有:
黄色。
还有:
蓝色,灰色……
看到这里,想起那天早晨和力力的一段对话:
吃完早餐,他指着桌上的芒果,问我:
What is it?
想玩两句英语是吧?没问题啊:
It is a mango.
我也有问题考你:
What color is it? (这个句式他们最近刚学。)
他也反应迅速:
It is green ...
What? 你玩我吧?明明是yellow啊!
不过他还有后半句:
... and yellow.
我再看看,不由折服:
这个芒果虽然一眼看上去是黄色,
但仔细看确实是黄中带绿,
力力首先看到的是绿色,
而我一直想当然当它是黄色!
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荷兰17世纪黄金时代的画家,是荷兰继哈尔斯和伦勃朗之后的又一位绘画大师。
维米尔时代流行的是尺寸不大的“小画”,他的作品通常布局简单,但形体结实、色彩和谐、光影处理手法独特,往往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冲击。
这幅被称为“北方的蒙娜丽莎”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原作尺寸是44.5*39厘米:
维米尔只活了43 岁,流传下来的作品也只有30多幅,但件件堪称精品。
倒牛奶的女佣人:
戴红帽的女孩:
绘画艺术,据说背对观众的画家就是维米尔本人:
持水壶的女人,就是电影中他们讨论颜色的那幅:
云朵颜色的讨论,应该源自这幅风景画《代尔夫特》:
最后,附上我曾写过的观影记录:
我的学画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