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笔墨纸砚、生旦净末丑的戏曲……从文字的诞生到文化的繁荣再到文明的发展,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璨若星河。随着中国软实力崛起的势不可挡,文化的决定性作用日益凸显,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我们更加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透过灿烂文化的表面,以基层工作人员的视角去审视、思考、研究,就能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背后看到基层治理的干事之道,为基层治理提供柔性力量。
小寓言,大道理,在“郑人买履”中悟出立足实际,贴近群众。“郑人买履”的的过程告诉我们对待事物要注重客观情况,从实际出发。基层治理亦是如此,立足基层实际就要贴近群众,正所谓“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要学会与群众打交道。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坚持从实际出发,前提是深入实际、了解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才有多少真情,知道群众想什么,要什么,才能做到想群众之多想,急群众之所及,能够近民心,集民智,聚民力,最终成为身上有汗、手上有茧、脚底有泥的好干部。
重温经典,再读红楼,在“太太只管请回去,我须得先理出一个头绪来,才回得去呢”中悟出遇事不乱,行稳致远。《红楼梦》第十三回讲述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办理事务,虽然是临危受命,但是却安排的井井有条。她先是梳理宁国府存在的人员混杂、缺乏专管、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其次是查看花名册、与家仆,领头人谈话、制定明细,最后要派人监督。面对基层错综复杂、千头万绪的工作,基层干部更是需要遇事不乱、处乱不惊、沉着应对,王熙凤的做法就给了我们行为取向。要懂得“学源于思”,善于观察思考基层存在的问题,做到知道在先,才能处理在后;要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多角度规划,发挥自身优势,捕捉问题所在,全方位按部就班地解决问题;要“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问题解决后及时总结经验,以后遇到相似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中国传统文化因因相承,历久弥新,基层干部要学会透过表面看本质,能读懂文化本身,也能读会文化背后的基层治理之道,贴近群众,遇事不乱,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