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粉,一种常见的四川小吃,用玉米粉,黄豆粉,红薯粉等经过泡发、入锅搅制,待凝结为具有弹性的固态后放凉而成。成都附近有洛带伤心凉粉,川北城市里有热凉粉,在四川,几乎在每个庙会,节假日的公园里都能看到凉粉的存在。一碗凉粉,配上红油、花椒等调料,撒点葱花提香,凉粉温润而舌尖酥麻,两种矛盾的口感交织,让人在瞬间大快朵颐。在我个人看来,凉粉是比豆花更能代表四川的美食。只是我恨自己言语不够丰富,不能写出《舌尖上的中国》那种隔着屏幕都能品尝出味道的感觉。
我从小就爱吃凉粉,被我母亲戏谑为“凉粉大王”。喜欢到什么程度?小时候在家,母亲每次做凉粉,第一碗都是优先给我,吃完后我会把剩在碗里的调料用舌头舔干净,舔到碗像刚洗过的一样干净;上大学时每次从北方回家,到家的第一顿肯定是凉粉,看到红配绿的调料就觉得心里舒坦;长大后离开了母亲独自生活,每次和朋友同事吃饭,吃中餐我一定会点川北凉粉或者红烧米凉粉,吃火锅的时候会点一份凉粉烫煮,仿佛是只有吃完凉粉才算是打了个牙祭。其实我更爱我母亲做的凉粉,除了材质干净不含添加剂之外,更重要的就是那代表着小时候母亲做饭的味道。直到现在,吃过很多地方的佳肴,吃过很多川菜餐厅的凉粉,唯独那一舔的味道至今难忘。
如今,凉粉已经成为我和母亲之间的一种情感的维系。在外上学时,每次家里面吃凉粉母亲都会给我打电话,然后开玩笑说从电话线里面给我端过去,远方的我拿着话筒想念着麻辣的味道任凭口水往下流。寒暑假回家,刚登上火车,家里的电话来了,母亲说,凉粉已备好就等我回家品尝了,一瞬间旅途的疲惫仿佛消散。工作后,母亲偶尔会到我居住的城市,吃腻了食堂的饭菜,我就在下班前一个多小时打电话回家,然后下班回家就可以吃上新鲜出炉还未放凉的凉粉,加上热气腾腾的麻辣红油,一天的困倦一扫而光。
在母亲眼里,我仿佛就是凉粉的代言人。每次她都会看着我一碗囫囵下肚,从她的脸上能够看到那种为儿付出的满足感。然后轻声问我,“怎么样,好吃吗?”,“今天用的豌豆粉和红苕粉混合的……又劲道又嫩,不像菜市场上的一夹就断”。而我附和着,“嗯嗯嗯”。其实我母亲不知道,已经成年的我胃消化不好,每次吃凉粉我肚子就会胀气,但我仍然像小时候一样对凉粉充满了热情,只是每次吃完胃都涨得难受。
在成长的过程中,母亲需要适应我太多生活习惯的改变,而我已经丢失了很多过去在她看来习以为常的东西。而母亲的凉粉算是我留下来不多的,在我们母子之间仍然坚持的符号或者象征一样的生活方式。我希望通过凉粉她仍然能够感受到我对她的依赖,仍然能够感觉到我在他身边是个永远都长不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