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今天的内容前先说一个故事,腊月二十九,也就是情人节那天,晚上我父亲和母亲在微信里抢红包玩,然后过了一会,我母亲就对我父亲说:“你给我发一个红包呗”我父亲说:“好,那上面写什么呢?”我母亲想了一下,说:“今天不是情人节么,就写情人节快乐!”我当时的感觉就是,哎呀!我爹妈啥时候也这么“罗曼蒂克”了。但转念又想,好像不对,从他们对话的情绪中好像没有察觉到浪漫的气味,更多的好像是“新鲜感”。想了一会我明白了,因为在父母的脑海里从来也没有“情人节”“浪漫”的概念,更别说理解和感受它们了。在父母那个年代,爱情好像就是柴米油盐,传宗接代。
(概念是一个事物的解释和定义,概念理解的透不透测,直接影响到思维是否清晰,因为只有清晰的思维才可以指导我们正确的行动)
那么爱情到底是什么?父母那一辈的爱情和我们这一代人的爱情到底有什么区别?爱情的表现形式又有那些?
接下来几天,我就从哲学、生物学、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这些问题。今天先从弗洛姆的哲学观讲起。弗洛姆是著名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
弗洛姆说人们对爱的理解是错的。人们会觉得,我没有找到值得爱的那个人,如果找到了,我自然就会去爱他或她了。弗洛姆说,这是很荒谬的。你不能说,我之所以不会画画,是因为我没有看到想画的东西啊,看到了,我就会画了。他说,爱是一种能力,是一种需要去领悟,然后去锻炼的能力。
弗洛姆有三个重要的观点:
第一个观点是:爱是给予,而不是获得。有不成熟的爱,也有成熟的爱。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就能感受到爱,但那是一种不成熟的爱。我们感受到的是父母对我们的爱。如果你长大了,却仍然停留在“巨婴”的水平,你就会说: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在弗洛姆看来,这种爱是不够资格的。成熟的爱需要你有一个积极向上的自我。爱是从你自己的内心中生长出来的东西。爱是力量的最高体现。真正的爱是要唤起对方的生命力,也就是说要丰富别人。爱是要给人生带来新的内容的,而不是从已经有的内容里索取更多,只有这样,爱才能生生不息。所以,弗洛姆告诉我们,不要等待别人给你,你自己是完全有能力去爱别人的。为了能够更好地去爱别人,我们必须让自己变得更生机勃勃。
第二个观点是:父母的爱会影响到孩子。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而父亲对孩子的爱则是有条件的。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父亲则代表着人类的社会,世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务的世界。弗洛姆说,父亲爱孩子,实际上是因为私有制和财产继承权的出现。父亲对那个将要继承他的财产的人特别感兴趣,他总是要挑选最合适的儿子来当继承人。所以,父亲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很像”。这两种不同风格的爱都是有价值的,都能唤醒孩子心中的良知。母亲对孩子说:你的任何过错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我会一直为你祝福祈祷。父亲却说:你要是做错了,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重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才能够得到我的爱。
第三个观点是:爱是一种需要去训练的技艺。和任何技艺一样,你要是想纯熟地掌握,就必须要有纪律、要集中、要有耐心,还要有极大的兴趣。不妨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要学会专心地做一些事情,专心听音乐,专心地看书,专心地谈话,专心地欣赏绘画。这个建议看起来容易,其实很难,因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我们很难做到集中。要是想掌握爱的艺术,我们还要有自我省察的能力,有移情力。你总要了解对方吧,那就要学会时时刻刻省察自己的内心,而不是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为自己找辩护的借口。你必须克服自恋,要学会客观,要对人和事物抱有开放的态度,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事物。为了克服自恋,我们必须学会谦恭。理性、客观和谦恭,这是我们一辈子都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